戏剧情境品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1

戏剧情境品评

王学军

优秀的编剧会提供情境,优秀的导演会营造情境,优秀的演员会激活情境。情境是情节的温床,情节是情结的母体。

戏剧情境是剧作家、导演、演员共同“寻找”到的。剧作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艺术风格首先确立情境的基本元素,即人物关系、事件过程、冲突方式等等;而导演根据自己的理解,非常具体地将这几种关系演绎成舞台过程;演员则是更加具体的再现者,他要把所有体验、想象、象征、暗示等等戏剧因素都通过自己的现实行为最终转化为一种审美对象。观众看到的是什么,是一台戏,是被审美习惯认可的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观众不看情境,观众只知道这是戏,是演的,是假的,但却宁愿相信这一切,接受这一切,因为审美是一种享受,无论悲喜,都是一种情感上的愉悦。

从这个意义上说,戏剧情境是舞台上的一种现实,是以虚构与假定的样式存在的一种观实。我们在这里说的是现实,而不是真实,因为无论怎样追求自然主义的戏剧创作,都不能不承认,戏剧就是戏剧,戏剧不是生活本身。

在这里我们反复强调情境是现实而不是真实,是因为不注意区分这一点,便有可能形成真实情境的破坏。如剧中有一个“打嘴巴”的场面,可能是由于没有把握好,失手真的把对方的脸打了。当时这位朋友不理解地问,怎么,真打呀?显然,观众与戏剧已经约定俗成地形成了一种表演与观赏关系,那就是我看的是戏,不是真的生活,如果你超出了戏的成分,就等于破坏了你我之间约定俗成的关系。说戏剧是一种现实,还在于舞台本身便是一个戏剧的现买环境,而不是真实的所在。再比如某个演员在表演时非常投入,动起感情来竟哭得昏过去,这是演员以实为真,违反规矩。

现实不是真实,现实的是情境,真实的是生活。演员进入角色,就是进入情境,进入戏剧现实。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在舞台上获得一种情境中的自由。所以,一个演员首先要解决的是,理解和进入戏剧情境,学会在舞台现实中完成戏剧过程,这是戏剧表演最基本的东西。

有一位演员在一出戏中扮演了一个小角色,小到在他看来是可有可无了。剧情又不许他离开下场,他就只好在台上站着,常常在演出的时候把手插在兜里抠裤缝,每次都莫名其妙地被许多观众注意到,好多人好奇地在看他,结果是他把观众的视线都引到了他自己的身上,抢了别人的戏。后来他没办法,只好一动不动,可在他看来,像个木头似的。他非常感慨。他说演员最怕在舞台上找不到事。实际上,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就是没有找到情境感觉,没有能动地将自己灌注于情境之中。这位演员通过这件事悟出了一个道理,演员必须在舞台上时时保持一种自在于情境之中的状态,这情境虽然是虚拟的现实,但却是必须真实感受和表演出来的生活,因而,演员应在舞台上时时刻刻唤起信念与感觉上的真实,一举一动都既在情境之中,又为情境灌注生命。

实际上,我们前面谈到的两个方面,一个是讲不能以实为实,另一个是讲不能以假为假。不能以实为实,就是说戏剧情境是一种舞台现实,而不能当作生活真实。不能以假为假,是说戏剧情境是一种假定性的设置,但却不能因为其假定性而放弃表演上的真实感。

在戏剧美学中,假定性的戏剧情境与表演上的真实感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假定性的情境如果被理解得越准确,被营造得越完美,那么,表演上的真实感就越有依据,就越可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从另一方面讲,表演的真实感越强,越充分可信,那么戏剧的情境就越具感染力,越能够引人入胜。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认为,表演应该是情境中的表演,情境应该是表演出的情境,任何一方都不可以独立存在。

在中国传统的表演理论中有一种说法,“太假不是戏,太真不是艺”。这种提法比较准确的表明了人们对戏剧情境与戏剧表演的认识。人们知道戏是假的,但你不能太假,不能不可信;另一方面,人们想看真的那一定是演真的,而不是来真的。这也告诉我们,只要是进入戏剧情境,一切表演都应该是戏剧化的,都应该是情境的一部分,是为了情景而存在的。这在舞台上尚好理解,而在越来越多的影视表演中,就存在着一个对戏剧情境的认识问题。因为时下倡导纪实性风格,一般都是实景实录。真实的环境,真实的阳光、空气、声音、温度,演员这时候很容易身在其中,没有台下观众的注目,没有舞台灯光的照射,没有必要去假想什么地方有一道虚设的门槛。也就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