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小城镇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高淑娟

高淑娟(陕西省丹凤县住建局,陕西商洛726200)

摘要:小城镇规划是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重要一环,本文运用城镇规划一般原理,结合小城镇规划工作实践,详细分析了县域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与途径。

关键词:县域;城镇体系;小城镇;规划

随着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大,小城镇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小城镇规划在指导小城镇建设方面起到了首要作用,但由于我省各地区的差异及其它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规划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城镇的发展及长远利益,如何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规划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

1小城镇规划的意义

城镇规划是研究城镇的未来发展、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镇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镇发展的蓝图,是城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镇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镇规划、城镇建设、城镇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要建设好城镇,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镇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镇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镇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2县域小城镇规划中面临的问题

2.1城镇规划编制的问题。很多城镇规划的编制办法过于陈旧,很难适应新体制下经济的发展,如果编制规划的深度不够,再加之编制规划所依据的法规、标准不配套,难以适应小城镇经济实力、地域环境差异实际,而导致规划编制存在一定问题。

2.2城镇化水平预测缺乏科学性。首先是人口规模难以确定,对于小城镇人口规模的确定比较困难,其包括的农业人口数、非农人口数、职工数、外出打工数、剩余劳动力进城数等,往往在采集到的资料中都统计不清,而导致现状人口估计的不准确,从而影响了人口预测的不科学不合理性;其次是用地规模的确定困难,在规划时,用地规模不应根据硬性指标来盲目实施,应具有相应的弹性,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分析其土地利用状况,保证规划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3城镇职能与性质的确定。许多小城镇的性质都是根据现有的一点资料及现状产业发展状况来定的,多数是以商贸、第三产业的职能为主,过分着眼于现状,而没有从全省、全县的城镇体系规划来论证本城镇的地位、职能,没有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定性显得草率,缺乏长远性。

2.4忽略城镇地域特色。很多小城镇,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各异、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不同,因而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而实际上许多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趋同一面,不管地形、地貌,房屋、道路、公建等布局死板教条,没有创新点,没有特点,失去了小城镇本身应有的特点。

2.5规划滞后于建设,脱离实际。城镇规划是城镇未来若干年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法规性文件,地方政府由于受经济影响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对城镇规划在城镇建设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规划只能是纸上谈兵,有的规划未把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所以直接导致出现规划未作而盲目建设的现象,没有规划约束的随意发挥,符合了领导的意愿,但这不光在财力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上造成极大浪费,也为以后的城镇管理和改造埋下极大隐患。

2.6忽视生态环境建设,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首先是排水管道设置不当,布局混乱。许多规划者在规划排水管线时,只是考虑到当前利益,对排水、给水管道的设置考虑不周或不设置,造成洪水期来临时导致路基受损、路面积水,严重阻塞了交通和影响行人的正常流通。其次是绿化体系不完整。公共绿地面积日益减少,不少城镇为了盲目扩大城镇建筑面积,城镇中绿地面积日益减少,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

3问题的解决途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解决目前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从政府的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规划。小城镇是一定地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对区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就必须要求从政府的总体部署上引起高度重视,在规划时,首先必须根据其在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各自的实际特点,因地制宜地的拟定城镇性质,确定城镇未来的发展目标,主导产业,把握好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此,研究各城镇之间的相对位置,相互关系,安排城镇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协调解决各镇自身难以解决的资源共享,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重大问题,切实发挥小城镇对资源的集聚效应,以达到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3.2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巩固城镇人口规模。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至少在小城镇,应推行以居住地为条件划分城镇人口、农村人口,以从事职业为标准划分农业劳动力和非农业劳动力的动态户籍管理办法。农民在小城镇只要有固定的住房、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就可在小城镇落户。对于迁入小城镇的居民,应当在就业、医疗、上学、入托、保险等方面,与原居民有同等权力。由此而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的迁移和聚集,从而为小城镇的发展奠定人口规模的基础。

3.3结合实际,严格执行规划标准,因地制宜的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规划建设目标,合理确定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可以适当超前,但不盲目模仿,要符合当地实际,认真分析其城镇优势、城镇性质来建立城镇配套的基础设施,为城镇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3.4保护城镇生态环境,结合各镇区的优势,引入循环经济的思想,建立生态发展园区。在规划过程中,要确保整个规划,实施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一些对环境有污染的产业要合理科学的规划,通过循环经济的原则,转城镇劣势为优势,同时要努力提高绿地覆盖率,合理布局,将会使一些小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被生态系统自身净化,从而建立生态型发展园区,既能解决环境问题,有能发挥本区特色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5通过地域文化彰显小城镇特色。对于小城镇地域传统文化的保护,也就是说对一些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的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点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寨等,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小镇的保护。以此为起点的规划建设就是这些城镇无可比拟的特色。其定位要与城镇历史底蕴及城镇公共空间未来发展态势相互协调,借助地域文化内在力量促进城镇公共空间的发展与建设,综合商业、娱乐、餐饮、居住、教育、办公等功能,这样不但延续了既往的生活传统,而且满足了人们不同需求,使得城镇公共空间中各个时段都有人存在形成鲜明的城镇形象,提高城镇品质。

3.6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全民规划意识。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对信息具有选择性,规划实施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决定了规划的宣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展示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领导和广大群众都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从而保证规划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功能分区科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逐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增强对规划成果的认识同时,要加强规划法宣传,提高各部门及人民对规划的严谨性,科学性,权威性的认识,自觉遵守规划,理解和支持规划城建部门的工作。

综上所述,县域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与发展,要根据城镇资源、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走以产业立镇之路,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所以,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正确分析和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问题,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