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李久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李久瀚

李久瀚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羊安社区管理服务中心611535

摘要:市政路堤的质量将直接影响道路的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的成本,持续时间和质量。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要求以及探讨了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1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要求

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点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施工方法的正确选择。针对施工方法的选择,目前城市路基施工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机械化施工作业模式,另一种是综合机械化施工作业模式。这两种方法都能达到减轻人力劳动强度,提高施工速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的目的。因此,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施工方法进行路基施工,都需要选择正确的施工机械作为支撑。选择正确的工程机械,不仅要满足路基施工本身的要求,而且要保证路基施工的整体质量。

二要严格把握施工进程。路基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既定方案进行有效施工,还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做好施工前的工作。挡土墙等结构通常与施工项目同时进行。这种同步作业能够避免路基施工后的开挖,有利于提高路基施工和施工质量的进度。最后,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的设计,做好施工和工程监理工作,也是保证施工路基质量的重要步骤。

2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

2.1测量、放样

(1)施工工艺

在项目开始之前,按照图纸和有关规定对线路和高程进行复测,校平工作,并对路线的断面进行测量和划分。使用前务必检测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准确度是否符合要求;仪器放置时,测试脚架牢固度,各种制动螺丝,微调螺丝,右光学螺旋和脚螺丝有效度,以及检查望远镜和显微镜清晰度。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控制点(桩)的闭合,道路的中线准确的定位,道路原状横断面的测量,设计道路边线的确定,管线定位及测量,模板边线及高程。

(2)控制要点

认真熟悉图纸。复测后检查与设计是否有误;为满足施工期间引用需要,在中线复测中增设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和加桩的地面标高;在每道工序施工测量放线时,在每道工序施工测量结果中,测量误差满足规范要求,为保证纵横向横断面定位精度,使施工路基和结构的定位和几何结构符合设计质量要求;注意路网管道的安装情况,以免对施工造成影响。

2.2路基挖填方施工

(1)挖方施工

开挖施工前,应将开挖施工范围内的表层土,杂草等清除,并逐层进行自上而下的开挖。挖掘采用水平开挖方式。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水平曲线外侧外侧沟槽的底部纵坡应与曲线前后的沟壑底部相连,曲线内侧不得有积水或外溢现象发生;天然沟渠或排水沟,防止堤防侵蚀;所有的排水沟沟基稳固、沟形整齐、坡底平顺,排水顺畅,防止对路基产生危害。截水沟废弃的弃土放置在截水沟和截水沟之间,形成一个土台,台顶截水沟设2%的横坡,土台边坡脚距堑项的距离不小于设计规定。

(2)填方施工

(a)压实工艺试验

施工前的28天,根据填方和碾压的不同选择不小于50m(路堤全宽)长度的路堤断面进行碾压工艺试验,并根据此次试验结果确定最佳含水率、疏松填料厚度、压力等以及压实机械类型、行进速度、压实次数等最佳工艺参数,并将此作为控制标准,指导类似施工,确保路基填筑质量。

(B)底物处理

基层的路基施工,根据土质的性质,基底地面的自然状态,结合设计要求对基层稳定性和路堤填筑高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填筑前,按规定对基底范围内的地表杂土、树根等进行清除,然后按规定对基底整平压实。

(C)路堤填土

“四区段、八流程”(图1)工艺施工,“四区段”分为卸料区,铺装区,轧制区和检测区的作业区,要实现界限分明,以便控制摊铺,平整度,含水率,控制轧制范围和轧制次数,防止泄漏压力;“八流程”是指填料选择,基质处理,摊铺平整,含水率控制,振动碾压,测试标志识别,路基成型,边坡修整等。整个路堤施工做到区段合理,流程清晰,保证施工现场填土质量,压实标准达到要求。填筑中先用推土机摊铺,人工找平,然后碾压,对于机械不能到达的边角处、桥台边和台面,用人工配合摊铺,小型机械滚动。

图1施工工艺流程“四区段、八流程”

(D)路基维修

在路基填筑至标高后,要进行平整和测量需要平整测量。恢复中心线,水平测量,施放堤边桩,再用光轮压路机碾压一遍,保证路基的表层厚度在150mm内,同时不应该留由尺寸大于100mm的材料;路基整修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将路基两侧超填的余土清除场外,当需要加固边坡时,应预留加固位置;如填土不足或斜坡被雨水冲刷形成一个小的沟壑时,原坡应挖成一个台阶,层层填补。整修路基时应将边沟内的杂物清除干净,保证排水畅通。

3路基排水

在路基施工过程中,要及时修建排水沟,拦截沟等设施,逐步改善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冲刷边坡,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挖沟以人造为主,小型车运输;浆砌片石砌筑采用人工挂线挤浆法砌筑。

(1)路基排水沟槽按照设计坡比放线、开挖和砌筑,在开挖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超挖、欠挖现象。对超挖部分应做好夯实处理,对欠挖的部位需继续挖至设计的断面处。

(2)平曲线外侧横沟的侧坡可与曲线前后的沟底连接,防止水在曲线沟底积聚。在路堤的交叉处,侧沟顺接引向路堤两侧的自然沟或排水沟中,不得使路堤坡脚受水流冲刷和积水浸泡。

(3)砌筑强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采用色泽均匀、结构密实、不易风化、无裂纹的硬质石料进行砌筑。普通石材的形状不限,但厚度不得少于5cm。镶面用片石选用表面平整及尺寸较大者,边缘厚度不得小于15cm。

图2混凝土现浇的路基排水边沟,整齐划一

(4)水泥砂浆材料和强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经测试确定比例,严格按设计施工,搅拌均匀,保证良好的施工性能和坍落度。在运输过程中,如发生离析,泌水等现象,砌筑前重新拌合,对已凝结的砂浆严禁使用。

(5)浆砌片石采用挤浆法施工,保证砂浆饱满、上下层片石砌缝交错,且保证错缝的距离大于8cm,严禁出现通缝、瞎缝等现象。在施工的过程中应采取挂线作业,保证大面积平顺。

(6)砌体接缝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砂浆接缝初始施工后,应按规定保存7〜14天。在养生期中应避免碰撞,振动和承重,防止砌体受损。

(7)在路基施工过程中,线路中心应设置排水孔,以消除路基内积水,防止永久积水造成路基病害。

(8)管桩,CFG桩,塑料排水板屋面砂垫层加宽到路基坡脚,路基填筑方便路基排水,预压期间,路基两侧临时排水沟保持通畅,临时排水沟底低于砂垫层的底部,防止形成排水沟积水涌入路基。

图3路基边沟排水设计图

结论:综上所述,市政道路施工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同时提高施工技术,这是避免工程质量事故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经济回报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孔浩威.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分析[J].广东科技,2013,22(12):124-124.

[2]孟森,汪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及质量控制分析[J].科技风,2013(9):142-142.

[3]张正林,朱书平,张惠梅.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4).

[4]关世华.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7(7):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