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脾脏诊断与CT脾脏肋单元的相关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超声脾脏诊断与CT脾脏肋单元的相关性

沈阳欧敬景曾令红

长沙医学院沈阳欧敬景曾令红

方法:运用脾脏超声测量法和CT三维重建技术数据的差异,分析脾脏厚度,长径及面积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旨在辅助临床较准确的测量,通过对所有测量对象行上腹部常规CT扫描和超声检查,筛选出60~100例,分组测量。得数据用相关分析检验数据间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超声脾脏诊断与CT脾肋单元采用相关分析。以五个肋单元为标准,评价超声脾脏诊断的脾大与CT脾肋单元的相关性。

结果:超声脾脏诊断与CT脾脏肋单元的比较,脾脏轻度肿大男(95.6%),女(95.3%);脾脏中度肿大男(96.5%),女(96.2%);脾脏重度肿大男(95.1%),女(95.2%)。

结论:研究表明,超声脾脏诊断与CT脾脏肋单元的相关性显著(P<0.05)。因此,脾脏诊断可视为衡量肋单元有效的超声参数,用于临床。

关键字

脾脏CT超声肋单元

CorrelationbetweenultrasoundsplenicdiagnosisandCTspleenribcells

Abstract:ObjectiveToobtainthecorrelationandaccuracyofultrasoundsplenicdiagnosisandCTsplenicribunit.MethodsToanalyzethesensitivity,specificityandaccuracyofspleenthickness,lengthdiameterandareabyusingthemethodofSplenicultrasonographyandthree-dimensionalreconstructionofCT,andtoassisttheaccuratemeasurementofallthemeasuredsubjectsbyroutineCTscanandultrasonicexamination,andscreenedout30~60casesandgroupmeasurements.Thecorrelationbetweendataisexaminedbycorrelationanalysis.ThedifferenceofP05i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ThecorrelationanalysiswasusedinthediagnosisofultrasoundspleenandtheCTSpleenribunit.ThecorrelationbetweensplenicandCTsplenicribcellswasevaluatedwithfiveribcellsasstandard.Results

Conclusion

Keywords:Spleen,CT,ultrasonic,ribUnit

[中图分类号]R65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YS

本课题以肋单元法测量脾脏为标准,评价超声诊断脾脏的准确性,以期寻找超声诊断脾脏与CT脾脏肋单元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组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包括:超声诊断为脾大者,脾稍大者,脾诊断正常者;上诉超声诊断者进行过CT扫描者;年龄≥18岁。排除标准包括:脾脏超声显示不清楚者;病史有脾脏切除或部分切除者;其他疾病导致CT显示无法判断肋单元者。经上诉标准筛选,进入本实验的患者共110例,其中男56例,女54例。

2.仪器与方法

超声测量仪器选用日本东芝超声诊断仪,腹部凸阵探头,频率3~10MHz,设置于GeneralAbdomen条件。在测量对象空腹条件下,取右侧卧位,在左肋间斜切面于吸气末,测量脾脏厚径、长径。通过左侧肋间扫查显示经过脾门的脾脏最大长轴图像,测量其上下端距离,即为脾脏长径,成年人正常值:男:(10.0±1.0)cm;女:(9.5±1.0)cm。通过左侧肋间斜切面显示脾长轴切面的脾门及脾静脉,测量脾门至脾隔面的距离,即脾后径,成年人正常值:男<4.0cm;女<3.8cm。

CT仪器的使用是选用荷兰飞利浦(Philips)16层螺旋CT机,扫描层厚11mm,螺距1~1.2,重建层厚及间隔11mm或10mm,对测量对象行腹部断层扫描,自膈顶向下螺旋扫描16层,包括整个肝脾平面,进行平扫或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在测量对象一次屏气内完成全部扫描。

3.统计学处理

以CT测量五个肋单元为准,对超声脾脏的诊断与CT测量的肋单元进行一致性检验,探讨超声脾脏诊断与CT脾脏肋单元的相关性及准确性。

结果

本实验110例受检者中以超声测量脾脏肿大程度为准,对CT测量脾脏肋单元参数做一致性检验,见表1。结果超声脾脏诊断与CT脾脏肋单元的比较,脾脏轻度肿大男(95.6%),女(95.3%);脾脏中度肿大男(96.5%),女(96.2%);脾脏重度肿大男(95.1%),女(95.2%)。

讨论

脾脏触诊检查是用于检查腹部脾脏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正常情况下脾脏不能触及。一旦触及,即提示脾脏肿大至正常2-3倍。现在的临床主要使用肋单元法。肋单元不仅与脾脏各径线无线性关系。而且与脾体积也无线性关系[1]。即采用肋单元的方法推测脾脏大小的方法不科学。采用百分位数法计算肋单元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为3-6[2]。

B超和CT测量正常人的脾脏数据也没有很明确,数据范围太大[3]。研究表明,超声测量脾脏面积、厚径及长径与CT测量脾脏体积相关性显著(P<0.05)。因此,脾脏厚径和面积可视为衡量脾脏体积有效的超声参数用于临床。

在临床上,CT看脾主要靠主观感觉,一般是5~7个“肋单位”。

目前对脾脏体积的测量主要应用多层螺旋CT(MSCT),测量结果也相对接近脾脏的实际体积。与MSCT相比,超声具有方便快捷、无放射性。但以往几乎无人用超声方法检测脾脏体积,传统超声多数应用脾脏厚径测量法来衡量脾脏的大小,这个方法相对粗糙,受到脾脏形态的影响,容易出现误诊。

虽然有些文献也对脾脏的测量做出了研究,但仍然没有很明确的数据,为了更加完善此方面的研究,所以我们做出了超声,CT和触诊三种相结合对脾脏做出更加精确的数据研究。

结论

研究表明,超声脾脏诊断与CT脾脏肋单元的相关性显著(P<0.05)。因此,脾脏诊断可视为衡量肋单元有效的超声参数,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张闽光;黄学菁;邢东炜;张安君;耿坚;正常成人脾脏大小的CT测量[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7,(2):87-89.1672-0512.2007.02.003.

[2]李彦娟;钱林学;刘朋;魏红涛;贺文;超声测量脾脏大小与CT测量脾脏体积对比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8):727-729.1002-0101.2011.08.021.

[3]杨伟力;李军宅;128层螺旋CT对脾脏体积测量的实验及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4,(5):709-710.1002-7386.2014.05.028.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