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素养和品德修养双丰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1

让数学素养和品德修养双丰收

耿庆银

耿庆银

(徐州市贾汪区耿集中学,江苏徐州221126)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必然伴随着一定思想的渗透和情感的交流,都包含着一定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和个性品质的养成。因此,在日常数学教学中,不单是要让学生弄清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函数关系,掌握所学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对待现实事物的正确态度,提升道德情操,学会做人。

一、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言行仪表等都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身教重于言传”,教师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学生,势必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交相呼应,起到强化其效果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教材中显性的德育功能

在数学教材中,有些思想教育内容是显性的。如通过数的扩展、方程应用等,可使学生明白理论源于实践并且为实践服务、受实践检验的道理。通过大与小、加与减、乘与除辨证关系,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在图形教学中,形的概念建立反映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有限到无限的发展过程。几何问题的解决,就是一个创造条件从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教材中这些丰富的显性内容,都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相信一定能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体现出数学的育人价值。

三、介绍我国数学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不难发现,教材中几乎每章内容都介绍了我国数学的成就,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在学习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的由来,它是由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发现的,学生听了以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此外,还可通过杨辉三角、刘徽割圆术、赵洲桥等我国的古代数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可以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四、利用数学美育素材,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美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美以辅德,德以促美。数学具有简单美、和谐美、奇异美的特征。数学美是一种真实的美,它是美的高级形式,是抽象思想与审美意识交融的产物。数学究竟美在何处学生不可能轻易意识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

例如在学习菱形时,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菱形图案的花边;在学习梯形时,介绍我国乐器马头琴,并展示其图片,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和谐美和结构美;在学习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以后,让学生欣赏一些宏伟壮丽的建筑物的图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直觉,提高审美能力,陶冶爱美的思想情操。

五、发挥数学自身特点,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

数学是讲究真实的一门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一切结论都必须有根有据,经得起反复地推敲和检验。在计算、推理和证明过程中,一点差错或疏忽,往往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大错。有些学生的实习作业不通过实际操作得出数据,而是凭空捏造了一些数据或抄袭了他人的测量数据,敷衍了事。此时教师要及时制止这种不良倾向,教育学生改正这种虚假的做法,要求学生做到“言必有据,理必缜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因此,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应充分发挥数学自身的特点,教育学生以理服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坚持真理、有错必改的品质,体现数学的育人价值。

六、以身作则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也不应当专读书,其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数学课上,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普通话标准,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新课改的春风吹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田,让教师们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不是仅仅打上烙印,而更需要点燃一支支蜡烛”,清醒地体会到数学课堂不再只是一个单纯专业知识的传播基地,还应该有效地结合教学实际,走进德育化的新天地,为培养新时期的接班人发挥更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