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分析李童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分析李童波

李童波

(双鸭山双矿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方法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年-2016年6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患儿40例采取预防脱水、纠正脱水、饮食治疗和合理用药,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显效3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结论:对小儿急性腹泻采取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饮食调整。对中毒症状重的重症患者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关键词】小儿急性腹泻;补液;纠正脱水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061-02

腹泻是儿童期疾病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急性腹泻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的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根据发病季节,年龄,粪便特点,排便次数进行初步诊断,对于脱水程度和性质,有无酸中毒和钾,钠等电解质缺乏症,需要同时判断。如有必要进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检查,作为诊断原因[1]。选取2015年1年-2016年6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患儿40例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患儿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6个月12例,6个月~1岁19例,1~3岁9例。病程1~15天,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腹泻、呕吐等。中度脱水24例,重度脱水16例。

1.2治疗方法

轻至中度脱水患儿,可应用ORS或改良ORS纠正脱水。ORS新配方:水1000ml;氯化钠3.5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亦可用以下公式计算:体重(kg)×75=用量(ml)。如发现眼睑水肿停止服用ORS,改用白开水或母乳。4h后重新估计患儿脱水状况,再选择恰当方案治疗。重度脱水患儿,立即静脉补液,按100ml/kg计算,累积损失则丢多少,补多少。一般采用1/3张液体,生理需要量按60~80ml/kg补给1/5张液。此两部分可于12~16h内缓慢滴入。

严重呕吐者需先禁食8~12h,好转后开始喂奶。最好以母乳喂养,无母乳者1:1或2:1配方奶或腹泻奶。腹泻较重,禁食及入量不足期间由静脉补充液体。纠正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对严重脱水者,为治疗休克,先以2:1等张液(0.9%氯化钠:1.4%碳酸氢钠)或血浆20ml/kg于1/2~1h内快速静脉滴入。如有重度酸中毒,可予1.4%碳酸氢钠20ml/kg静滴。第1天补液量根据脱水程度计算:轻度脱水120~150ml/kg,中度脱水150~200ml/kg,重度脱水200~250ml/kg。胎龄、日龄越小,需要量也相对越多。电解质与5%葡萄糖液之比,轻度1:2,中度1:1,重度1:1~2:1。必须注意补液速度,补液的前8h滴入总液量的一半,余下的一半在后16h滴入[2]。第2天以后的补液,一般按每日120~150ml/kg补给(包括口服液量)。根据病原菌及药敏选用抗生素,可选用氨苄西林、羟氨苄西林、安美汀、头孢氨噻肟(凯福隆)、头孢呋肟(西力欣)、头孢三嗪(菌必治)等药物。病毒性肠炎不需用抗生素,可应用思密达。剂量为每次0.5g,每日2~3次。丽珠肠乐为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每次服1/4粒,每日2次。培菲康胶囊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每日一粒,分2~3次服用。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1~2日,腹泻次数减少至小于每日2次,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经治疗2~3日,腹泻次数减少至每日小于4次,且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治疗3日,腹泻无缓解,甚至加重。

2.结果

40例急性腹泻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发热消失时间2.1±1.05天,腹泻消失时间3.3±1.25天,呕吐1.0±0.5天,平均住院时间5±1.68天。显效3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

3.讨论

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最多见。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酶的活性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感染性腹泻时,病原微生物随污染的食物、日用品、手或水进入消化道,当机体防御功能下降时,病原微生物侵入并大量繁殖引起腹泻。产毒性大肠杆菌主要通过其产生的肠毒素促使水及电解质向肠腔内转移,肠道分泌增加导致水样腹泻;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鼠伤寒沙门氏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侵入肠黏膜组织,引起广泛的炎性反应,出现脓血便或黏冻状大便;轮状病毒侵袭肠绒毛的上皮细胞,使之变性坏死,绒毛变短脱落,引起水、电解质吸收减少,导致腹泻,同时,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而积滞在肠腔内,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进一步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丧失[3]。非感染性腹泻多因进食过量或食物成分不恰当引起,消化、吸收不良的食物积滞于小肠上部,使肠内的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并繁殖,产生内源性感染,使消化功能更加紊乱。加之食物分解不全,产生腐败性毒性产物刺激肠道,使肠蠕动增加,引起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中毒症状。

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在贫困和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多见。因家长缺乏喂养及饮食卫生知识,小儿腹泻初期,常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忽视正规治疗,而使病情加重。就诊后家长常因患儿烦躁或嗜睡等表现而产生焦虑和紧张等情绪。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饮食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并针对疾病特殊病理生理状态调整饮食,加速恢复健康。强调腹泻患儿继续喂养,饮食需适应患儿的消化吸收功能,根据个体情况,分别对待,最好参考患儿食欲、腹泻等情况,结合平时饮食习惯,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4]。母乳喂养患儿应继续母乳喂养,暂停辅食,缩短每次喂乳时间,少量多次喂哺。对感染性腹泻注意消毒隔离,注意喂水和口服补液,防止呕吐误吸。勤换尿布,大便后冲洗臀部,以预防上行性尿路感染、尿布疹和臀部感染。对严重腹泻的且要素饮食营养治疗后腹泻仍持续、营养状况恶化的,需静脉营养(TPN)。长期TPN会导致肠黏膜萎缩、肠腺分泌减少及胆汁黏稠,而且长期输注葡萄糖会影响食欲。因此,一旦病情好转,即改经口喂养。也可采用部分经口喂养、部分静脉供给营养素和液体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怀志.四联活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9(16):1258-1259.

[2]徐双红.思密达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病5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13):157-158.

[3]陈晓君.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7):142-142.

[4]王力群.小儿急性腹泻临床治疗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2,10(10):417-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