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型背景下的泸州发展医药产业可行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3

基于转型背景下的泸州发展医药产业可行性研究

袁波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6级MPA研究生)

摘要?:2013年,泸州被国务院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原有的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开采,数量日益减少,已经不足以支撑整个城市的发展。作为老化工基地和机械制造基地,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寻找替代产业成为泸州后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基于这一现状,利用精细化工、机械加工等先天优势,发展医药产业成为泸州转型发展的首选。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从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泸州自身发展基础?、发展优劣势等方面对泸州发展医药产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对提升其竞争力的路径进行了阐述?,?积极引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泸州;转型;医药;可行性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问题是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突出问题。在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更是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欧洲、美国,也包括日本,近代历史上矿业曾很发达,也造就了发达的矿业经济,形成了成熟的有关矿业经济的法制与文明。例如,德国鲁尔矿区和法国洛林矿区就曾是著名的煤铁之乡。但是,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和日本的矿业已经逐步式微。然而,这些国家的矿业城市并没有随着矿业的消亡而衰落,而是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产业结构优化,合理解决矿业城市的历史遗留问题,成功进行了经济转型,摆脱对本国和本地区矿产资源过度依赖的束缚,使传统的矿业地区再次复兴起来,走向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同样,作为经济转型城市的泸州,确立了9大产业的共同发展体系:现代农业、白酒、化工、能源、机械、现代医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其中,现代医药产业也被视为泸州9大产业中的一匹“黑马”,该产业发展目标是,计划到2020年,主营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6.7%,高于全市任何一个产业的增长速度。

1全球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药品市场近年来一直稳步增长。2013-2015年,全球药品市场的平均增幅下降到3.5-4.0%,进入低速增长区间。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药品需求却快速增长,新兴国家在全球药品市场中的比重提高。在世界药品市场稳步增长的大环境中,中国的药品市场更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近年来,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医药工业总产值呈现平稳增长趋势,由2004年的1,088亿元上升至2013年的5,931亿元,过去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3%,2015年的化学药在国内行业中也稳步增长到21.6%,主要得益于医药行业内需的稳定增长。

2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医药行业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大,从1978年的2.17%上升至目前的3.63%。中国医药行业成长性好,增速快,潜力巨大。2014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增速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高于工业整体增速4.2个百分点,在各工业大类中位居前列。在国内经济增速稳步回升的带动下,中国医药行业行业利润出现提升,医药制造业产业规模总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步趋稳,产品销售收入平稳增长。

总体来说,中国医药行业将迎来黄金十年,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和现在相比将有几何级数的增长。二是未来的10年会是医药行业集中度急剧提升的过程,医药企业从数量角度来讲可能会缩水,但同时会出现几家超级巨大的第一集团公司,出现一大批比较巨大的二线公司,二线公司的规模将会超过一线公司的规模。第三,医药行业的行业结构也会有一个显著的改变,以五年为期来算,未来的中国市场一定会出现一大批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品种的企业。

3四川省以及泸州周边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1四川省医药产业发展态势

四川省是全国“中药之库”,入药中药材品种占全国的80%以上,居全国第1位;中药材年产销量达10多万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成为国家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四川省中药行业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存在企业规模不大、中药产业的高端人才匮乏和技术创新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中药产品重复、疗效相差不大、市场竞争力不足。

3.2成都市医药产业发展态势

成都市是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生物制药)、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及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成都)生物制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

目前,成都聚集了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药品包装材料和医药研发服务等企业近500家,工业总产值居西部第一。

3.3重庆市医药产业发展态势

重庆医药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是中国医药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重庆医药产业发展总的特点是:中成药仍占主导,具有品牌、品种优势;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基础较好,近十多年来虽发展缓慢,但仍有特色;医疗器械和生物制剂具有原始创新优势,但规模偏小。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27所高校、高等专科学校和中等专科学校开设了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临床药学等相关专业。

3.4泸州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泸州医药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企业大多还处在成长期。企业发展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品牌、特色品种不多,规模效益较差,整体竞争能力不足,整个医药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

泸州医药企业人才储备不足,极易流失。企业实力不够,医药人才待遇不优厚并且缺乏一系列配套的优秀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

泸州医药产业融资渠道单一,产业发展资金不足,主要依靠民间借贷,银行贷款难度大。特别是对药品生产企业而言,新品研发时间长、风险高、投资大,资金短缺现象严重。

近年来,泸州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药产业发展,把医药产业作为全市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研发平台建设、项目孵化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全力加快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以中药材种植、化学药、医用原(辅)料、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加工、医药物流等6大门类为主的医药产业体系。全市拥有医药生产企业27家,其中取得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的企业12家,取得美国FDA认证企业1家。

4泸州医药产业发展优势条件及机遇

4.1泸州医药产业发展优势条件

泸州是四川省有名的中药材重点产区,省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境内有西南医科大学、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拥有国家高新区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中医药养生酒研究室1个,具备发展医药产业的原料基础、研发能力和产业基础。

(一)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

泸州是西部地区唯一的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已构建“水、公、铁、空”四位一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了成本低廉、方便快捷、通江达海的物流环境,是西南出海南通道和长江上游的主枢纽港。公路方面,已建成川黔、宜泸渝、成自泸赤等高速公路,实现一小时到重庆、两个半小时到成都、四小时到贵阳。航空方面,泸州机场是四川第三大机场,已开通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6条航线,2015年旅客吞吐量84.5万人次。泸州新机场(云龙机场)正加快建设,2017年有望建成通航,力争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机场和国际空港。

(二)丰富的道地药材资源

泸州有中药材资源1144种,药用植物174科,其中大面积种植的有20余种。2015年,全市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9.06万亩,产量7.48万吨,年产值5.72亿元,主要品种有赶黄草、石斛、黄栀子、黄连、青果、青蒿等。其中:青果种植面积8万亩,居全省首位;金银花2.16万亩;栀子2万亩;白芷1.02万亩;泽泻1万亩。赶黄草是泸州著名的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1.3万亩,古蔺肝苏药业公司独家成功掌握家种栽培技术,2012年成功申报“赶黄草”地理商标认证;古蔺赶黄草、纳溪黄栀子列入四川省31个中药材种植科技示范基地之中。

(三)成熟的精细化工产业

泸州是中国天然气化工的发源地,是全国16个大化工基地和14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化工科研力量较强。近年来,泸州市在发展基础化工的同时,积极探索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初步形成了以纤维素醚、己二醇、1,4-丁二醇及后加工为代表的新型化工产品体系,产品设备、技术较为先进。全市共有化工生产企业1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化工企业近40户,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133.8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主要产品应用于医药领域的精细化工企业9家,主营业务收入32亿元,产品可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医药中间体,为精细化工向医药化工转型,发展化学制药产业,创造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四)独特的生物制药环境

泸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1℃—18.5℃,气候宜人,适宜各种微生物、动植物生长。泸州拥有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是固态酿造行业唯一的专门从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实体,是国内生物发酵的核心基地,也是发展生物制药的理想地区。

(五)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

泸州是川滇黔渝结合部医疗卫生中心,医疗卫生条件在成渝经济区仅次于成都、重庆,在整个川南及黔北滇东地区颇具影响力。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549家,其中“三甲”医院4所,“二甲”医院19所,已形成对川南、黔北、渝西等周边地区4000万人的服务能力。正在建设集医疗、康复、养老、保健、科研等功能为一体的“西南医疗康健中心”。

(六)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

泸州拥有西南医科大学、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以及一批医药化工专业技术人才和科研机构。同时与清华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医科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校地合作联盟。现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8个,1000余名博士、硕士等高级技术人才。正在建设集教育、培训、科研等功能为一体的“川滇黔渝结合部医教园区”。

4.2泸州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泸州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外部机遇可归纳如下:

一是国际、国内和四川省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天然药物的迅速崛起为泸州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内生驱动。二是国家和四川省、泸州市关于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为泸州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驱动。三是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政策、人们日益增强的健康意识、医药需求市场的旺盛势头为泸州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驱动。四是国际资本、产业转移的加快和医药行业的高成长性、高回报性为泸州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本驱动。

通过对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泸州市发展医药产业拥有明显的优势条件,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泸州发展医药产业应采取“S-O”战略为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把握机遇,发挥区位、资源、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同时整合内外部资源,弥补自身劣势,通过合理的发展规划规避潜在的威胁,实现现代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

充分利用泸州市的道地药材资源优势、化工技术和产业基础优势,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按照“特色化、差别化、精准化”的发展理念,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聚焦龙头企业、知名品牌、高新品种和制造环节,培育与引进相结合,以原料研发和供应、医药生产研发等上游配套为支持,重点发展医药制造、产品检验等中游产业,拉动产品发布和展示、物流运输、消费流通等下游产业,逐步形成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医药品牌,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

具体而言,泸州应该把握国际国内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发挥后发优势,通过科学合理的定位、高起点的规划,建设一流的产业基础设施和生活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提高泸州医药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大招商投入,运用多种途径开展招商宣传,加强外部对泸州医药产业的了解;建立完善的企业服务体系,为医药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构造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引进、培训、开发体系,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最终形成泸州市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小产业集群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刘恒江.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评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0).

[3]陈雪梅.中小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高山王静梅.基于GEM模型的江苏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3)23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