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损率对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线损率对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麦红燕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开平供电局广东开平529300

摘要:由于电力构成了南方电网下属企业的产品,所以线损率便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之间呈现出方向运动,从而就需要在分析线损率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的同时,寻找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路径。通过分析,本文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在辩证视角下来看待线损的问题、遵循电力科学合理规划线路资源、加速固定资产折旧弥补耗材投入、开展技术创新提高线路检查效率。

关键词:线损率;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对策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步伐的加快,包括南方电网在内的国有电力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不同,经济效益是从价值层面来展开评价,并以货币计价来得出量化指标。电力企业在提升经济效益时,需要从产品的供给侧入手细化成本控制手段。其中,在供给侧成本控制中应强化对线损率问题的探究。电力企业向各类用户输送电能(企业产品),将因输送距离、电阻、线路横切面积等原因产生电力损失。在电力管理中一般以“损失电量/全部发送电量”的比值,作为线损率的量化指标。由于电力构成了南方电网下属企业的产品,所以线损率便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之间呈现出方向运动,从而就需要在分析线损率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的同时,寻找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路径。

一、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分析框架

具体而言,文章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建立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分析框架:

1、资本类型分析

供电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组织必然追求经济效益目标,而企业“年平均利润率”则是评价经济效益目标是否实现的核心指标。年平均利润率的表达式为:m/v+c。其中,v构成了供电企业的可变资本,c构成了供电企业的不变资本。根据资本价值投入到产品的形式,v和耗材构成了企业的流动资本,除去耗材后的c则属于固定资本。资本的原始形态是货币,供电企业只要加快流动资本周转和加速固定资本折旧,才能在年度范围内形成更多的m。

2、“产出/投入”分析

“产出/投入”更加直观的反映出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企业会追求投入最小化,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将会追求产出最大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以及在当前宏观经济面所呈现出现状下,供电企业应主要追求产出一定时的投入最小化。供电的投入内容为组织资源,组织资源又分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财力资源起到媒介人力与物力资源的职能,因此,需要不断优化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结合的数量结构比。

3、资金循环分析

根据资本总公式:G-W-G~可知,供电企业资金在时间维度上将先后经历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最终企业利润将在销售环节得到实现。供电企业面对电力市场改革要求,需要以内涵式生产经营为主体。这就要求企业需要对利润进行划分,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技术改造和引进先进生产设备。但若是流通领域中的销售环节存在着问题,则会造成利润实现上的困难。

二、线损率对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在以上分析框架下,线损率对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如下:

1、降低企业的平均利润率

m作为供电企业的经济剩余,在货币计价的基础上可以转换为企业的利润。前面已经指出,年平均利润率成为了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线损率的提高必然会在耗材的更新升级上下功夫,这样一来根据m/v+c的分析模型可得,因分母数值增大将导致企业的年平均利润率下降。由于供电企业的主要用户为各类型企业,但在目前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下企业用电量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提升,所以可以近似于供电企业的m相对稳定。那么,这就强化了年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2、增大企业组织资源投入

供电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尽可能的降低线损率。降低线损率的做法通常为线路开展经常性的检修和维护,以及对特定区间的线路改造升级。从中不难知晓,这就增大了企业组织资源的投入。组织资源中人力资源的价格为“工资”,经常性的线路检修和维护必将增大企业的工资成本,组织资源中物力资源消耗将转化为电力产品的成本构件。但在电力产品非市场定价的情况下,虚高的组织资源投入成本将侵蚀企业的经营利润。

3、导致企业资金循环受损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构建起了上文所提到的资本总公式,其中G~是包含了C(本金)和m(经济剩余)。线损率虚高将会削弱经济剩余的回笼量,这实则是对W阶段(生产阶段)供电企业生产领域员工劳动价值的一种损耗。因此,这不仅在企业经济剩余的获取上造成影响,也对生产领域员工的劳动投入造成了浪费。

三、提升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根据以上所述,提升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1、在辩证视角下来看待线损的问题

供电企业在向用户输送电力时产生线损现象实属正常,如在电磁转换中形成线损,在长距离输送电力时因电阻过大而转换为热能。因此,我们需要在辩证视角下来看待线损问题,即在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目标的过程中,应将不合理的线路布局和材料选择作为降低线损率的关键环节,同时也需要在成本收益比较下来权衡因线路布局和材料投入时所发生的成本。

2、遵循电力科学合理规划线路资源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展开,这促使供电企业电力供应中的技术工艺难度显著增大。而且,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下游企业对电力产品的需求结构和需求量也发生着变化。但无论怎样,都需要遵循电力科学原理合理规划线路资源。如,农网线路供电半径遵循400V线路不大于0.5千米,10kV线路不大于15千米的指标要求。同时,可以提高负荷功率因数,尽量使用无功就地平衡。

3、加速固定资产折旧弥补耗材投入

供电过程中企业将使用大量专用性的设施设备,这些设施设备属于固定资本,其价值将逐次按比例转移到电力产品中来,这便是我们所熟悉的固定资产折旧。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存在物理磨损,还面临着精神磨损。这里需要重视精神磨损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即先进设施设备的涌现将降低现有设施设备的原始价值。笔者建议,供电企业应加速诸如变电设备的折旧速度,其积累基金可以作为线路改造升级之需。

4、开展技术创新提高线路检查效率

供电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并存的企业,为了增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则需要使企业能够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以及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经济效益。根据价值转型原理,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资本有机构成,通过增强员工岗位能力和降能增效来实现c/v的数值不断增大,即单位劳动力所推动的资本量不断增大。为此,供电企业需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使新的线路检测保障设备来替代人工。

四、小结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步伐的加快,包括南方电网在内的国有电力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电力企业在提升经济效益时,需要从产品的供给侧入手细化成本控制手段。其中,在供给侧成本控制中应强化对线损率问题的探究。线损率对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主要反映在:降低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增大企业组织资源投入、导致企业资金循环受损。在问题导向下,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在辩证视角下来看待线损的问题、遵循电力科学合理规划线路资源、加速固定资产折旧弥补耗材投入、开展技术创新提高线路检查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编,刘福义主编.县供电企业线损规范管理辅导[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李翔.降低配电线损率的技术措施探究[J].科技传播,2016,8(15):228-229.

[3]李兴华.农村供电所线损的管理[J].农村电气化,2012(2):24-25.

[4]常谦,唐文旭.农村供电所节能降损探索与实践[J].农村电工,2014(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