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

厉艳红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湖北武汉43000

摘要:目的观察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试验组(15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试验组使用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结果试验组回血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护士刺伤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具有正压、单手操作、无针连接等

关键词:静脉输液;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堵管针刺伤

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工作的需要,静脉留置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危重患者的抢救、120急救转运、小儿静脉输液中,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及时性和安全性。但在临床实践中,普通静脉留置针不同程度地出现堵管、患者发生静脉炎、针刺伤护士等问题。从2010年7月起,我院使用上海林华牌“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为观察其应用效果,将其与普通留置针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方法

根据静脉输液选择血管的方法选择粗直,避开关节、静脉瓣、皮肤破损处的血管进行穿刺,一般选用四肢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头皮静脉等血管。①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普通静脉留置针,用碘伏棉签消毒肝素帽,将输液器上的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内,按最新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行套管针穿刺[1]。输液完毕,拔除头皮针,并分离头皮针与输液器,消毒肝素帽,用生理盐水注射器穿刺肝素帽,以脉冲方法进行冲管,再用2~3mL稀释肝素液的注射器穿刺肝素帽,用边推边退法封管,双手夹紧挤压式夹片夹,分离针头与注射器。再次输液时使用碘伏棉签消毒肝素帽,头皮针刺入肝素帽,打开单片夹,进行输液。②试验组:采用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穿刺前连接管一端与静脉输液器连接,另一端与留置针正压接头连接,常规排气、消毒,穿刺及固定方法同对照组。输液完毕使用注射器脉冲式推注生理盐水3mL,于推注结束时分离注射器,关闭扣式单手夹即可达到正压封管。再次输液时使用碘伏棉签消毒正压接头,接上输液器。

2结果

试验组150例,留置针保留时间5d~10d,平均使用7d.

3讨论

3.1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输液可有效降低回血、堵管,本研究结果表示,试验组延长管内有血液、堵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原因为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

在普通留置针的基础上将挤压式单片夹改为按扣式单手夹、将普通肝素帽改为无针密闭式正压输液接头。因此输液结束后封管无需任何正压手法即可自动生成正压,单手拇、食指轻压按扣式单手夹夹闭套管即可,双手完全做到不接触延长管,可确保套管针内持续正压状态而避免血液反流形成血栓堵管。另外正压输液接头采用瞬间正压将留置针内的液体向前推进,从而有效防止血液反流堵塞留置针[2]。

3.2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采用独特的正压阀与端口的旋口设计,在留置期间实现了与输液器注射器的密闭式无针连接,有效降低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正压针穿刺成功后只需旋接输液器或注射器即可实现无针连接输液治疗,有效避免护士操作时发生针刺伤,本研究试验组无1例护士刺伤,而对照组有12人针刺伤。自动正压功能具有卓越的封管效果,确保留置时间,本组研究正压针留置时间明显大于普通留置针,减少不必要的高危穿刺风险。正压接头与留置针密闭式一体设计减少暴露操作环节,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概率。

3.3旋接注射器或输液器时,采用无针接头避免钢针穿刺肝素帽产生微粒污染,由于具备自动正压功能,确保了封管效果。本研究正压针使用生理盐水封管,避免了肝素盐水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对有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起到了保护作用,旋口设计令连接更牢固,防止松脱,减少输液意外。

3.4临床使用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如需采集血标本,先扎上正压针用注射器采血,或前1d停止输液,第2天在输液前先采集血标本,在输液过程中采集的血标本易受药物影响,不提倡使用。②最后静脉输液药物为止血药物、脂肪乳、高渗溶液等时,要用生理盐水滴注30~50mL后再行封管,封管液用生理盐水即可[4]。③加强患者健康教育,留置针部位要减少活动,防压、防水,避免堵管。经常巡视穿刺日期,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情况。

参考文献:

[1]耿莉华.最新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30-34.

[2]黄玉荣,刘群.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0,25(6):46-47.

[3]张玉梅,崔野桓,吴莹.正压接头在安全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15):73.

[4]汤水琴,周茜菁.正压无针输液接头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