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创新素质评估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改进创新素质评估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李雪梅

李雪梅(山东省警官培训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进程初见成效,这是一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伟大的教育变革,是我们面临的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也是人类世界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不能不考虑到: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素质并切实能实施创新教育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重视对教师创新素质的评估,则是建设这样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不可忽视的导向标和推动器。

一、目前教师素质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大家愈来愈清楚地看到,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和关键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但是,尽管目前对教师队伍素质评估的呼声和重视程度愈来愈高,在认识和做法上却往往忽视掉“教师创新素质”这一关键性的问题。一是重视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忽视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评估。评估的指向和标准,是搞好教育评估的前提和落脚点。大量事实说明,教师文化水平高,不等于教学能力强;教师传授知识效果好,不等于激发和培养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对教师素质的评估,不能只看教师的文化水平和传授知识的效果,更应看其是否具有创新和实施创新教育的能力。

二是重视教师业务知识水平的评估,忽视教师教育科学理论素养的评估。科学实践一再证明,作为教师,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和重要性绝不在专业知识之下。所谓“要厚积勃发”,就是说只有积累深厚,才能勃然而发。这种“勃发”能力不仅基于专业知识水平,更基于教育科学理论的积累。因为教育科学就是实实在在地研究教师怎样教的理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教师的创新素质,就应当在教师素质的评估导向上狠下一番气力,鼓励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学实验,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将我国的教育发展之路走新走活,走得生机勃勃。

二、对教师创新素质评估存在问题的分析在教育评估中,教师创新素质不被重视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陈腐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文化传统的国家,“学而优则仕”一直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家庭鼓励子女通过刻苦学习步入仕途;国家以学历或通过考试录用为选拔人才的方式,等等。在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及其强大惯性的影响下,学校领导和教师追求学生升学率以耀门面;学生以耗费功夫死学死记而应付考试和升学。这就很难激发创新意识,实施创新教育,致使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落为空谈。以致在素质教育呼声高涨的情况下,不少教育单位表面上“轰轰烈烈讲素质”,而实际上却仍在“扎扎实实抓应试”。这不能不使素质教育的推行举步维艰,尤其对实施创新教育更是无暇一顾,而对教师创新素质的评估也就无从谈起了。

2.教育教学单位领导指导思想的影响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革除应试教育模式。不论教育教学单位的领导,还是教师或学生,其行为无不受控于考试这一指挥棒。因而,迫于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顾及单位与个人的名声脸面,不能不大抓教与学的成绩和升学率。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指导下,其言行的导向倾向,必然制约教育的革新和发展,只能使素质教育的推行变成走形式、搞样子。至于教师的创新素质或是否实施创新教育更无心问津。那么,关于教师创新素质的评估问题也就更谈不上了。

3.对素质教育的科学含义片面理解的影响

所谓素质教育,乃是一种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为核心的使受教育者的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但是,在素质教育的推行实施过程中,却有不少人曲解了素质教育的含义。一是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完全对立起来,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甚至不谈升学率;二是把素质教育庸俗化、简单化,认为素质教育不过是多搞搞活动而已。这种片面的甚至错误的理解和认识,不仅使教育工作者从主观上抑制了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行和深入开展,而且会将更高层次上和创新素质提高问题掷于一边。所以,忽视对教师创新素质的评估也就在所难免了。

4.落后的教育评估机制的影响

教育评估机制对教育实践起着定标、判断、激励、强化、导向等作用。建立系统科学的教育评估机制,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关键。而事实上,对于时下推行的以创新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相应的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估机制。而与应试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评估机制却仍在继续沿用。这就自然地吻合了教育管理者、施教者及学生家长的心态习惯,以至出现素质教育表面化的格局。因此,在教育评估中对教师创新素质的评估和提高也就难以提到教育管理者的议事日程上。

三、关于教师创新素质的评估的几点意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对学校领导还是对于教师,都是一个全新的教育课题。同样,作为具有诊断、反馈、激励、强化和导向作用的对教师创新素质的评估更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尽管就目前说尚未健全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评估机制,但是,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努力探索,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新的路子。为此,针对现行的教育评估中存在问题,特提出如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端正思想,更新观念,将教师创新素质作为教育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中,应当切实端正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教育评估机制,从而促进教师的理论学习、知识更新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以适应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

2.将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估与其创新教育能力的评估结合起来

教师创新教育能力,是教师创新素质的集中体现,它主要包括教学思想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扎扎实实传授知识,稳稳当当取得高分,并不说明培养起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具有一定创新素质和创新教育能力的施教者激发和培养起来的。因此,只有把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其创新教育能力的评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果,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3.将教师教学技能的评估与协作创新精神的评估结合起来

所谓教学技能,就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运用的技巧和能力。教学技能是传授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手段。但是,它只是具体体现在教师个体上。而要对学生搞好素质教育,尤其是培养起学生的创新素质,单靠一科一人的力量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因此,只有将教师教学技能的评估与其协作创新精神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形成全校一心,群策群力的教学局面,推动和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这种协作创新精神的评估,主要看其是否积极参与教师间的教学研究,经验交流,问题讨论、相互帮助和推动教学工作向更高的境界发展,等等。

4.将教师的教研成果的评估与教育科学理论学习的评估结合起来

我国的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已是大势所趋,这是一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伟大的教育变革。要推行和实现这一伟大的变革,就必须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并切实能实施创新教育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在教育教学评估中重视对教师创新素质的评估,则起着重要的导向、激励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