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自主审题能力培养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1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自主审题能力培养初探

张代强

重庆市綦江区三角中学401420

摘要:一说起数学,总是有很多人抱怨自己的错误原因其实就是没有看清题意,可以这样说,自主审题不清是同学们在数学上失分的一大原因。多数教师发现学生自主审题十分欠缺,而自主审题就是学生的一种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的一个过程,只有同学们保证了自主审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才能保证数学正确率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自主审题能力培养

一、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自主审题能力的解读

1.现象:不少同学每次考试后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惊呼:“咦,这道题怎么会错呢?呀!这个条件没看到。”不少家长也常说:“我的孩子做数学太粗心了,常常会看错题!”于是“粗心”、“失误”等字眼常高频率地出现在学生和家长的反思中,但是不是“下次仔细点”就真地能避免类似的错误不再发生了呢?

2.解读: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笔者认为自主探索、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就是对学生自主审题的要求。

二、自主审题能力的含义

1.审题是学生挖掘信息、迁移信息的过程:审题过程是挖掘信息的过程,也是迁移信息的过程,它是对问题所含信息的提取、组合、加工和表达的过程。

2.审题能力是观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它包括阅读、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分析和综合等多种能力的一个过程,也包括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

三、自主审题能力的重要性

1.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2.审题是提高解题速度与正确率的关键。

3.审题是寻求正确解题方法的基础。

四、自主审题能力薄弱的原因

1.学科特点。

2.基础薄弱,概念不清。

3.急躁、求快心理。

4.心理畏惧,丧失信心。

5.心理轻视,粗心大意。

6.不良的审题习惯,忽视隐含条件。

五、自主审题能力的培养

1.克服畏难情绪。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学习、锲而不舍、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要敢于向困难挑战,相信自我,战胜自我,以提高他们勇于消除心理障碍、克服学习困难的心理素质。

2.注重推敲,感悟数量关系。学生在解答文字题时一定要仔细推敲一些关键词语,通过对这些关键词语的感悟找出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

3.重视言语,领会生活用语。给予学生一定的言语表达以及言语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建构这些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用语。

4.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

5.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6.提炼重点,培养审题的准确性。在审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透过复杂的题干部分,找出重点,理解题意。所以,审题时,学生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另外,审题要准确,除了找对重点外,排除干扰因素也很重要。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有些是有用的,也有些是无关的,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条件,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条件,并把它们排除,题目常常能迅速正确地解答。

7.充分挖掘,培养审题的深刻性。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常见的有知识性隐含条件、临界条件性隐含条件、数据性隐含条件等。把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都要仔细思考除了明确给出的条件以外,是否还隐含着更多的条件,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

8.注重转化,培养审题的灵活性。在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的表象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弄清问题之间本质与非本质的联系,渗透一些转化的思想,教给一些转化的方法,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审好题才能答好题,审好题是解好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应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解题能力,就必须从学会审题开始。故而,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科学的审题方法,学会对题目作深入细致、全面准确的审题,养成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为解题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卡卡罗特0200数学,2014,11,25。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