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蜜炙中药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临床蜜炙中药的重要性

魏立华

魏立华(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354200)

【摘要】研究目标或预期目的:蜜炙后药物的药理改变,临床用药就要加以区别。使药效达到最好的效果。研究方法:药理及临床研究

【关键词】中药蜜炙药理变化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245-02

笔者在中药房工作数年,发现现在的医生在使用中药时,对炮制的中药缺乏重视,特别是在蜜炙中药材的应用上。这样就使得中药疗效不够充分发挥作用,甚至造成药材浪费。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析下蜜炙中药材的重要性。

蜂蜜性味甘平,《本草纲目》载:“蜂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则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因蜂种,蜜源,环境等不同,其化学组成差异甚大。最重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两者含量合计70%,尚含少量蔗糖,麦芽糖,糊精,树胶以及含氮化合物,有机酸,挥发油等。蜜炙是中药加工炮制“炙”的一种,系将定量蜂蜜置于热锅中,加少许开水稀释后,倒入药物拌匀,炙炒至蜜汁吸尽为度。其目的是增强药物补益脾胃、润肺止咳等功用,并有解毒、矫味及缓和药性作用。

经过蜜炙后的中药与原药材比较,某些成分在含量上会发生变化。

L-α松油醇能抑制流感病毒,并能兴奋汗腺,有发汗作用。经初步试验,麻黄用蜜炙后,其L-α松油醇含量减少二分之一,而麻黄碱却减少甚微。因此蜜炙麻黄,发汗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较强。故生麻黄适用于体质壮实的咳嗽气喘者;炙麻黄适用于体质差的老、少患者和表证不明显的咳嗽气喘者,而不会因出汗太过而损伤正气。

正甘草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之一。它是重要的补益药,为补气之要药,是临床最常应用的药品。甘草别名很多,如“密草”、“国老”、“粉草”、“甜草”,而以“国老”独著。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功能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炙甘草为甘草的蜜烘制加工品。蜜炙后,甘味酸的含量减少了20%左右,而甘草甙的含量却无变化。增强了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的心悸,脉代结。在《正类本草》,《伤寒类要》中治心悸,脉代结专注炙甘草,取其通经脉,利血气之功。

黄芪经蜜炙后,其中黄酮、氨基酸、谷甾醇、胡萝卜素水浸出物等成分均有增加,磷脂总量减少1.5%-2.8%,乃高温炮制时少部分被破坏所致。从而使蜜炙黄芪煎出液对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非特异免疫功能水平比生品强,改善红细胞变形力也比生品为佳。远志是Polygalatenuifolia和卵叶远志Polygalasibirica药用部位的根,为临床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言其味辛,苦泄温通,能助心阳,益心气,又能使肾气上交于心,以交通心肾,所以有安神益智、散郁化痰等作用,临床上用于心肾不交,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咯痰不爽,疮疡肿毒等证。查阅历代本草专著,其性味部分均未言及有毒,但前人在应用过程中发现生远志有“戟人咽喉”的副作用,内服常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故生品常外用,而内服多用炮制品。蜜远志LD_(50)高于生远志,毒性相对低;对胃肠的抑制作用与生远志相比有降低趋势,且减毒作用并未受加蜜量的影响。其中,生远志总皂苷的毒性及其对胃肠的毒性作用明显大于蜜远志水提物。

从大量的实验结果可看出中药生品与其蜜炙品在成分、含量及药效上都存在不同,故在临床应用上也有所偏重。现就对较常用的一些中药生品及其蜜炙品临床应用作一浅探。

1桂枝

生品味辛甘,性温。以散寒解表力专,多用于表证,如表寒实证、表寒虚证及风寒湿痹。

蜜炙品味甘微辛,性温润。以温中补虚力强,多用于里虚寒证。临床用治胃虚寒痛,常配白芍、甘草、饴糖等,能增强温中补虚作用。若中虚甚者,可再配黄芪增强益气之功;兼有血虚者宜加配当归以补养营血。

2麻黄

生品味辛微苦,性温。以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力胜,多用于表寒实证和风水浮肿,但过汗有伤阴亡阳之虑。蜜炙后能缓和其辛散发汗作用。

蜜炙品味辛甘微苦,性温偏润,以宣肺平喘力强,多用于肺气壅阻,咳嗽气喘等,临床应用:风寒咳喘,常与杏仁、甘草同用,能增强利肺平喘作用;痰饮咳喘,常与干姜、细辛等同用,具有温肺平喘作用;痰热咳喘,常与石膏等同用,具有清肺平喘作用。

3升麻

生品味辛,微甘、性微寒,以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力胜,多用于麻疹初起、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蜜炙品味甘、性微寒偏平,以升举阳气力强,多用于气虚下陷、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脘腹重垂、子宫下垂、下利脱肛等,临床用于气虚下陷,常与黄芪、人参、柴胡、白术等同用,能协同升举阳气,补益脾胃作用;亦治气虚发热,久疟不愈等,如补中益气汤。

4白前

生品味辛、苦,性微温,以解表理肺,化痰止咳力专,多用于咳嗽兼见表证者。

蜜炙品味甘甜微辛,性温润,以润肺降气,化痰止咳力强,多用于肺虚咳嗽证。临床应用:肺虚寒咳:常与款冬花、紫菀、黄芪等同用;肺虚热咳;常与麦冬、沙参、马兜铃、枇杷叶等同用,具润肺祛痰作用。

5百部

生品味甘苦,性微温,以杀虫灭虱力专,多用于诸虫虱症等。

蜜炙品味甘微苦,性微温而润,以润肺止咳力强,多用于肺痨咳嗽,常与麦冬、沙参、百合、桑白皮、地骨皮等同用协同润肺止咳作用。对小儿顿咳者,常与紫菀、川贝、白前、沙参、甘草等同用,除能增强润肺止咳外,兼有祛痰之功。

6枳壳

生品味苦辛酸、性温,以破气散结力专,多用于气实壅满、胸脘痞胀等。

蜜炙品味苦酸微甘,性微寒偏润,以利肺行痰力强,多用于肺气不利、胸膈痞闷、咳嗽多痰等,临床应用:肺气不利,常与瓜蒌皮、苏子、杏仁等同用,能增强利肺行痰作用。若偏于热痰者宜加配黄芩、栀子兼清痰热;偏于湿痰者,宜加配半夏、陈皮、茯苓兼理痰湿。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蜜炙药材与生品的明显不同。因此在临床配伍中,应注意生、炙品之间的区别应用,使药物发挥最大的作用,临床上取得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3-1-2481

[2]唐延猷主编,金世元主审:《中药炮制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7-141

[3]畅洪升:伤寒论炙甘草汤发微[J]北京中医药大学报2002.25(2)

[4]何熹延主编:《黄芪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现代研究》

[5]康重阳:《中国中药杂志》2011第二期

[6]《内蒙古中医药》庄步辉张蕾2011年22期

[7]《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武云

[8]《李时珍国医国药》2000年第3期第11卷临床报道王江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