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中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吴鹏飞

吴鹏飞

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1662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肾炎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辩证方颗粒剂,每日两次开水冲服,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沙坦50mg,每日一次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0、4、8周的实验室指标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8周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的中医症状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中医证候改善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肾炎;蛋白尿;中药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缓慢不可逆,随着疾病的进展,肾单位逐渐减少,肾脏萎缩,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炎是我国透析患者的首位原发病【1】。蛋白尿是慢性肾炎进展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病情持续恶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蛋白尿是非糖尿病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控制蛋白尿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肾炎的重要目标之一,现在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抗剂等,疗效肯定,但对于复发蛋白尿、激素依赖及抵抗的患者疗效较差【2】。本研究应用中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观察其临床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入选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肾炎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血压、中医症状积分、24小时蛋白定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辩证方颗粒剂,每日两次开水冲服,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沙坦50mg,每日一次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0、4、8周的实验室指标和中医症状积分。

1.2入选标准

1.2.1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肾脏病学会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2002):肾脏损害大于3个月,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脏损害表现:肾脏病理学异常;血、尿成分异常货影像学检查异常;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蛋白尿诊断标准:24小时蛋白定量大于0.5g。

1.2.2纳入标准

①年龄18~70岁;②符合诊断标准;③24小时蛋白定量在0.5~2.5g;④病情稳定的非透析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1.2.3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药物性肾损害等);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严重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者,有严重感染、水、电解质紊乱者;④近期(3个月)内应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1.3方法

①基础治疗:调整饮食,控制血压(<130/80mmHg)、血脂总胆固醇<5.72mmol/L,甘油三酯<2.26mmol/L,LDL胆固醇<3.64mm01/L。

②中药:黄芪、白术、猪苓、茯苓、淮山药、桑螵蛸、冬虫夏草、生苡仁、芡实、丹参、三七、蝉衣、汉防己、甘草、蚕壳、虎杖、白花蛇舌草、牡蛎。根据阴阳、虚实、寒热随症加减。

1.4观察指标

①24小时蛋白定量(0、4、8周各测一次);②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显效,症候积分下降幅度大于等于70%;有效,证候积分下降幅度大于等于30%;无效,证候积分下降幅度小于3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平均值加减标准差,计量资料应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4小时尿蛋白定量,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8周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4周、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中医症状积分,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的症状评分有加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治疗8周后的中医症状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中医症候疗效判定,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中医证候改善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2.4不良反应,中药组有2例空腹服药后恶心未吐,改为饭后服药症状缓解。西药组1例咳嗽可耐受,未特殊处理。

3讨论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进展的危险信号,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持续蛋白尿是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中医认为,慢性肾炎由于气血虚损,阴阳失衡等因素使脾失升清,精气外泄形成蛋白尿【3】。目前的西医治疗仍然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但两者副作用大,患者的依从性也较差。本研究应用中药辩证法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结果显示中药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综上所述,对于慢性肾炎我们一定要早期干预治疗,控制蛋白尿,中医治疗虽然方法不统一,不规范,且疗程长,但中医治疗的优势有目共睹。我们应将中医的辩证论治与西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的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李玉卿,费得升,等.周富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经验.世界中医药,2009,4(2):89.

[2]李丽萍,杜雪荣,徐慧宁,等.活血化瘀法及其方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3):480-482.

[3]王小琴.慢性肾脏病的阴虚机理及临床证治.中医药学报,2008,36(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