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与临床分析

/ 2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与临床分析

池春萍(黑龙江省萝北县江滨农场职工医院黑龙江萝北154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1-0063-02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原则临床分析

高血压对人类的危害一直受到全球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高血压是一个有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症,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血管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在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成为当务之急。我院自2003年8月~2008年8月收治高血压病患者58例,作一简要临床分析,总结一下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及临床进展情况。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中男性45例,女性13例,年龄33-78岁。初发者25例,伴有并发症者33例。病程6个月至30年。初发及原有高血压病史者均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其中高血压1级者31例,2级12例,3级15例;无症状者10例,仅头迷、头晕者23例,伴发脑血管病者6例,并冠心病心绞痛者5例,急性心肌梗死者1例,伴心力衰竭者2例,高血压危象1例,肾功能衰竭1例。

1.2辅助检查大部分无症状或仅头迷、头晕者病程短,血、尿常规检查正常。伴发心、脑、肾并发症者或病程长者均有相应的改变(检验、脑CT、心电图等)。

1.3治疗方法

1.3.1非药物治疗控制体重、平衡膳食,合理营养适量运动、保持健康心态。

1.3.2药物治疗原则是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推荐使用每日一次、24小时平稳有效降压的长效制剂,以保证一天24小时平稳降压防止靶器官损害以及清晨血压突然升高所致的猝死、卒中和心脏发作。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一般应检测血压,坚持服药。本组患者仅头迷、头晕、血压升高而无并发症者均在间歇利尿治疗基础上口服卡托普利片6.25mg-50mg,日3次,不能耐受或疗效不佳者改换或加用波依定片25mg-50mg,日1次,口服,如无禁忌症,也可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6.25mg-50mg,日2次,口服。

2结果

疗效佳者70例,疗效一般者16例,疗效不佳者8例,死亡6例,均为有并发症者。疗效佳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疗效一般者降至140-160/90-100mmHg。有并发症则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响应的治疗。

3讨论

无论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度如何,都应首先或同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即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应作为治疗任何类型高血压患者的基础。部分轻型高血压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后,可减少甚至不用进行药物治疗,病情较重的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后也可以减少用药剂量或种类。高血压作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医生在积极应用非药物疗法和药物治疗高血压并将之控制在目标范围的同时,干预患者检查出来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并适当处理患者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这才是对高血压患者的最佳治疗。从本组临床资料中看出,如出现并发症尤其是心衰、肾衰、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时,死亡率是极高的。

老年人在选择药物时,同一类药物中英选择作用缓慢、降压平稳、持续时间长,防止血压波动;最好每日服用1次,提高患者依从性,避免来年人记忆力减退而漏服;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以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来看,首选CCB。考虑到老年患者肝脏、肾脏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选择多通道代谢药物更佳。来奶奶人降压治疗时要防止血压降得太低,以防止因心、脑、肾血流量减少而发生意外,尤其是伴有冠心病或脑动脉樱花的老年人。另外,如有严重肾动脉硬化,肾功能明显减退,也应慎用降压药物。降压药物选择需多方兼顾。在降压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测量血压,随时调整药物剂量。高血压早期仅表现为心排血量增加和全身小动脉张力的增加,并无明显的病理学改变。高血压持续及进展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表现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纤维化,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血管壁“重构”),进而导致重要靶器官如心、脑、肾缺血损伤。长期高血压及伴随的危险因素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该病变主要累及中、大动脉。长期高血压常合并冠状动脉粥硬化和微血管病变。长期高血压可使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容易形成微动脉瘤,从而发生脑出血。高血压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并发脑血栓开成。长期高血压使肾小球囊内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以及肾动脉硬化,因肾实质缺血和肾单位不断减少,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恶性高血压可在短期内出现肾功能衰竭。视网膜小动脉早期发生痉挛,随着病程进展出现硬化改变。血压急骤升高可引起视网膜渗出和出血。对高血压应早期干预,逐渐平稳降压、小心监护、个体化治疗,稳定临床情况,减少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病情稳定后,检查、寻找导致危险性血压升高的原因。制定长期、定期的门诊密切随访计划,预防复发。治疗严重高血压的并发症药物非常昂贵,从药物经济学观点来看,预防高血压急症比治疗更有意义。

改善生活行为,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情绪控制,均有助于血压的控制。如有遗传倾向,更应引起重视。如控制不满意,可服用一些降压药物治疗,一旦服用,应终生用药。如出现并发症,则必须积极针对疾病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