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1

面向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叶春琼

——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

叶春琼曲靖财经学校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本文围绕培养科学思维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内容进行讨论,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的深化与改革进行探讨,希望可以推动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

在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暂,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的基础教育工作正逐渐向着全面化的方向发展,其教学体系逐渐形成和完善,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计算机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计算机教学的发展方向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该项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存在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问题

1.教学内容相对落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与计算机相关的应用和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也正因如此,使得计算机教育的教学内容存在落后问题,与实际的应用需求不相符。通过调查发现,大数据时代以及云计算时代融入人们生活以后,人们很多日常交流共享都是通过各种客户端来实现的,计算机的基础教育工作本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革新,使教学内容当中的知识技能处于最新状态,使人才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未来发展,但就当前阶段的具体情况而言,计算机教学方面的内容还比较单一,无法与前沿技术接轨,导致社会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

2.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传统形式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不关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问题普遍存在,在以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当中理论知识占据较大的比重,了解这些理论知识固然能够让学生明确计算机的发展史,但却难以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使其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困难;传统形式的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常常会记不住操作的步骤,导致教学无法达到预计效果。

3.计算机基础教学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缺乏培养。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也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很多学校在进行计算机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却很少涉及到该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认识,认为计算机只是学习的工具,只要会用即可,创新应用也没有什么作用,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计算机与科学思维的应用

1.以社会需求作为培养的前提。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工作当中运用计算机解决相关问题,所以,教育工作一定要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作为前提条件,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社会对学生的具体需求,通过对这些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更新,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才能使其运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技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2.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保持重视。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也是组成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学校应该将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作为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标,使学生在面对计算机时能够做到会用、能用,并完成熟练的操作。

(1)要对计算机的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对计算机教学内容当中理论与实践比重进行合理的调整,适当增加实践时间,使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其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2)对计算机的教学方式加以改革,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对教学策略加以创新应用,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自学,然后通过实践练习加以验证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其计算机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3.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保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对此类问题保持重视,在进行计算机教育时,可以在课前开展自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然后在课后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谭浩强面向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4,2,(7):3-8。

[2]唐新国面向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6,(14):240+242。

[3]沈智勇面向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