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研究

张钦科

山东永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混凝土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在材料性能上,还是在施工工艺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施工技术现代化、混凝土性能要求的提高、混凝土组分增加所带来的复杂性等。此外,建筑工程施工的混凝土浇筑技术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不仅关系着建筑结构质量的优劣,也影响着建筑主体的安全及耐久性。因此总结出适应施工需求、效果明显的建筑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已成为建筑施工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

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概述

1.1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

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先做好对参加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详细说明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并强调梁柱节点位置,梁板与剪力墙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及施工控制,振捣时间及振捣点间距的要求控制等。在浇筑施工之前,应对钢筋工程、模板支设及加固、保护层等相关内容进行现浇结构尺寸偏差、外观的检查验收,使各项尺寸控制在规范规定的允许范围内。模板的刚度及稳定性,拼接板缝缝隙要进行处理,对钢筋及其隐蔽在混凝土中的构件必须经过专门验收,在合格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浇筑施工。

1.2混凝土浇筑的注意事项

尽管建筑施工企业在浇筑混凝土方面有着许多实践经验,但实际浇筑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为避免混凝土浇筑质量不高导致企业建筑工程施工效益降低,浇筑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混凝土的浇筑,应由低处往高处逐层进行,并尽可能使混凝土顶面保持水平,以减少混凝土在模板内的流动,防止骨料和砂浆分离。预埋件位置应特别注意,勿使其受到移动。如果浇筑前有离析现象,应重新搅拌后方可入模。

二是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为了保证深处的混凝土得到捣实,灌注混凝土时应分层进行,随浇随捣,每层浇筑厚度不得超过相关规范要求值。

2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浇筑的关键技术

2.1全面分层浇筑法

全面分层浇筑法是指混凝土在浇筑时,按照设计结构进行分层,然后逐层浇筑的浇筑方法。这一方法适合在混凝土结构平面适中,在进行浇筑施工时,通常从混凝土结构的短边开始,沿着长边的方向进行浇筑,情况特殊时可以从中间向两边浇筑,也可以从两边向中间浇筑。

2.2分段分层浇筑法

通常情况下,全面分层浇筑法适用于工程量较小且浇筑强度较低的混凝土结构浇筑。对于浇筑强度和施工强度都比较大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全面分层浇筑法将无法满足施工需求,这时就可以采用分段分层施工法进行浇筑施工。分层分段是指将一个整体的混凝土结构分成若干个分段,然后在对每一分段进行分层浇筑。这一方法适用于浇筑面积和厚度适中的混凝土结构。

2.3余面分层浇筑法

这一浇筑方法主要用于浇筑长度在浇筑厚度三倍以上的混凝土结构。余面分层浇筑法的主要施工方法是一次将混凝土浇筑到顶,为了使浇筑质量可靠,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应从结构底部逐渐向上进行振捣。由于余面分层浇筑法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容易受到降温和收缩的影响,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为了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可以对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进行适当提高,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选择粉煤灰或地热硅酸盐等具有减缓混凝土凝结速度的添加剂;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对水泥的使用量和用水量进行适当的控制;使用隔热材料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覆盖保温;在混凝土的拌制中要控制谁的温度。

2.4混凝土结构的振捣要求

混凝土结构的振捣有以下要求: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两米;混凝土结构进行分段分层浇筑时,每层的浇筑高度由浇筑结构中的钢筋密度决定,通常情况下将每层浇筑高度不得超过半米;在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要注意振捣的频率以及对振捣点的控制,振捣时要快插慢拔,振捣密实,振捣点要分布均匀;将移动间距控制在0.3-0.4米之间;在分层振捣时,两层之间应避免出现缝隙,振捣上层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5厘米;对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进行控制。

3施工缝的设置与处理

如果由于技术或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对混凝土结构一次连续浇筑完毕,而必须停歇较长时间,致使混凝土已初凝。当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则形成了接缝,即为施工缝。施工缝在混凝土结构中对强度外观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就会引起质量事故。

首先混凝土初凝以后,不能在上面继续浇筑新的混凝土,否则在捣固新浇筑的混凝土时,就会破坏已初凝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为此应让已初凝的混凝土静置,直到其抗压强度达到120N/cm2,然后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其次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的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清除。最后浇筑前施工缝处宜先铺水泥浆(水泥∶水=1∶0.4)或水泥砂浆(与混凝土内的砂浆配合比相同)一层。并且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80~100cm处停止振捣,但应加强对施工缝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紧密结合。

结语

总之,通过研究,可以看到混凝土浇筑技术决定了整体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做好浇筑环节的管理工作是保持工程质量的基础。作为施工方,需要在充分掌握施工方案的基础上,对每道工序进行监督和管理,切实提升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从而提升建筑物的使用周期,确保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潘美环.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7:68-69.

[2]楚大平.论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中国外资,2013,11:230.

[3]杨廷学.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9:149-150.

[4]刘淼.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浅析[J].江西建材,2014,13: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