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应力I梁结构受力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浅谈预应力I梁结构受力与应用

鬲鹏飞范振伟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海南海口570100

摘要:预应力混凝土I梁以其简单的结构体系、跨径较大、结构轻便,且I梁预制、运梁、养护等优势而应用于桥梁工程当中[1]。目前该结构主要应用于等级较高公路桥梁当中,在等级较低的农村公路桥梁上极少应用。本文以海南农村公路上跨越某水利渠桥梁为例,对农村公路桥梁采用I梁进行研究分析[2]。

关键词:预应力I梁;横向分布系数;共同受力

一、工程概况

本桥为海南农村公路上跨越某水利渠桥梁,水利渠宽度33m,本桥上部结构采用1×35m跨径I梁结构,桥梁全宽7.5m,桥面净宽为6.5m,横断面布置为0.5m(护栏)+6.5m(行车道)+0.5m(护栏)。下部采用柱式台,桩径1.6m。桥梁横断面如下图所示:

图1桥梁横断面布置

本桥横向共布置三片I梁,梁间距2.5m,边板悬臂1.25m。I梁高1.7m,桥面板厚30cm。桥面铺装采用10cm厚C50混凝土铺装,两侧设置混凝土防撞护栏。

二、计算模型

I梁计算采用MIDAS/CIVIL梁单元进行建模,按主梁实际构造进行结构离散,并考虑桥梁的施工过程,分别对中梁和边梁进行单梁建模计算分析,单梁模型共计22个单元,如图2所示:

图2单梁模型

施工阶段作用在梁上的作用包括主梁自重、横隔板重量、桥面板湿重;二期荷载包括桥面铺装,防撞护栏;使用阶段包括混凝土收缩徐变、系统温度及梯度温度、支座不均匀沉降。汽车荷载按公路—Ⅱ级荷载。

三、计算分析

3.1理论依据

I梁采用先主梁后桥面板的施工工序,导致I梁在施工阶段和成桥阶段的受力状态不同,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现浇桥面板未达到强度标准值之前,所有荷载均由I梁承担,荷载作用考虑I梁自重、现浇桥面板湿重及其他施工荷载;

阶段二:现浇桥面板达到强度标准值后,与I梁良好结合,共同受力,荷载作用包括I梁、桥面板自重、二期荷载及使用阶段的荷载。

3.2计算结果对比

本桥为一跨简支梁,选跨中最不利位置进行计算对比,I梁单梁采用刚接板梁法计算桥梁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结果见表1:

表1横向分布系数

施工阶段,考虑现浇桥面板跟I梁结合前后,即作为湿重作用在I梁上、与I梁共同受力两种状态,主梁受力情况见表2:

表2施工阶段应力

由于张拉预应力的原因,I梁全截面受压,上缘压应力明显大于下缘压应力。桥面板达到标准前后,I梁上下缘应力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当桥面板达到标准强度后,中梁上缘应力降低了2.3MPa,下缘应力提高1.3MPa;边梁上缘应力降低了1.7MPa,下缘应力提高0.9MPa。说明当桥面板达到标准强度后,与I梁良好结合良好,共同受力,I梁的应力储备增大,这对于I梁后期受力更加有利。

四、与其他常规结构的对比

目前常规结构桥梁,如空心板、T梁、小箱梁等均采用直接吊装主梁,再进行桥面二期施工,对于海南农村公路上的桥梁所在地区多为偏僻地区,桥梁所在路段路宽较窄,大型吊装设备不易进场进行施工,采用这三种结构形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⑴目前空心板梁最大跨径可到20m,对于这种跨水利渠且跨径大于20m的桥梁需在渠中增加桥墩;⑵桥宽较窄,小箱梁横向布置不易实现,目前国内大部分通用的小箱梁横向布置最少为4片主梁,且小箱梁吊装重量大;⑶T梁相对小箱梁吊装重量较低,但T梁结构高度较高,35米跨径T梁的结构高度为2.3m。

相对于以上三种结构型式,I梁跨径相对于空心板提高的空间更大。由于I梁采用预制吊装,桥面板采用现浇的施工方案,桥面宽度的调节空间更大,吊装重量更轻便,相对于T梁结构高度更低。根据计算结果,当现浇桥面板与预制I梁结合良好共同受力,可增大I梁的应力储备,后期受力更加优越。

结语:本文以海南农村跨某水利渠桥梁方案为例,通过对于农村公路上桥跨较大、桥宽较窄桥梁方案的阐述,并通过对预应力I梁建立模型计算,分析研究I梁受力性能。最后与目前国内常用结构型式对比,得出预应力I梁具有的优点及适用范围,对以后偏远地区农村公路上桥梁方案提供更多参考性。

参考文献:

[1]杨专,张安平泰国东海岸复线铁路25mI梁设计中国水运,2017年5月.

[2]王飞,黑世强浅谈塞尔维亚规范和预制I梁结构公路,2016年9月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