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155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王霞

王霞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导管室243000)

【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及时周密的急诊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以及对并发症的及时有效处理。结果:1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完成手术,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改善。结论:及时周密的急诊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以及对并发症的及时有效处理是介入治疗护理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045-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1],是由于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是否成功和预后好坏的主要因素[2]是存活心肌的多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即是尽最大限度的可能性挽救坏死的心肌。尽早开通梗死动脉以保持心肌灌注,避免心肌坏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是尽早,持久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最有效的方法。现在急诊PCI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介入治疗操作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并发症多,在术前、术中、术后配合医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大大降低急诊PCI术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1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通过及时周密的急诊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以及对并发症的及时有效处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急诊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5例.男116例,女39例,年龄43-85岁(平均61.75岁)。从发病到行急诊PCI时间均在发病1-4小时内;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52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3例,下壁、后壁心肌梗死72例,有合并右室心肌梗死1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TO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1.2方法采用Seldinger经皮股或桡动脉穿刺插管建立通路,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确定梗死相关动脉以及介入治疗方案。急诊仅处理导致本次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在急诊PCI术前、术中、术后分别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认真细致的护理以及对并发症的处理,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1.3结果术前患者及家属均同意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手术。155例患者经急诊PCI获得梗死相关动脉再通.,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例出现室颤,经除颤后恢复。63例出现心率减慢,51例予阿托品后心率恢复,12例安置临时起搏器。低血压40例,予多巴胺等药物后血压恢复。32例出现恶心呕吐,予胃复安后症状缓解。3例术后拔管出现迷走神经反射。

2护理

2.1入院后急诊护理

(1)备齐抢救药品及抢救器械。

(2)患者入住CCU病房,绝对卧床休息。

(3)给予鼻导管或鼻塞吸氧。吸氧是治疗机械心肌梗死的措施之一,可以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减轻疼痛,防止梗死面积扩大,有利于康复[3]。

(4)给予全功能监护,严密并持续观察心电监护、血压、指氧的变化情况。

(5)嚼服氯吡格雷300mg,口服拜阿司匹林300mg。

(6)遵医嘱给予扩张冠状动脉药物,镇痛药物。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并及时通知医生。

2.2术前护理

2.2.1心理护理患者因突发AMI,病情重,痛苦难忍,又面临创伤性诊治,存在精神压力,严重时会诱发血管痉挛。[4]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差异,有针对性的向患者宣教介入治疗的必要性,耐心细致地介绍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的心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2.2术前准备在左上肢应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液路,按医嘱用药。询问过敏史,遵医嘱行碘过敏试验。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及抢救器械。急救器材包括呼吸机,供氧设备,吸引器装置,除颤仪,临时起搏器,微量泵,心电监护仪,动脉有创压力监测等。抢救药品有阿托品、多巴胺、间羟胺、胺碘酮、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吗啡、替罗非班等。阿托品、多巴胺等常用药物可先用注射器抽吸放入无菌盘中备用。同时心脏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抢救器械均处于备用状态,以备随时应急急救。

2.3术中护理

2.3.1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持续心电血压监护,指氧监护。

2.3.2给予氧气吸入,保持静脉输液通路通畅。

2.3.3按医嘱及时正确的给药,急救的口头医嘱给药前必须再复述一遍。准确递送介入器械,密切配合医生进行介入治疗。各种急救药品及抢救器械摆放有序,方便取用,能在短时间内实施有效抢救。

2.3.4术中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行冠脉造影时,由于导管和造影剂的刺激可引起心率变化,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有效地对症处理。严密并持续观察心电监护、血压、冠脉内动脉压的变化情况,注意有无心律失常及ST段改变。尤其是当导管、球囊插入冠状动脉时,当进行球囊扩张、置入支架时,由于机械性刺激导致的冠状动脉痉挛和病变部位短暂性血流中断而造成的ST段和压力的变化。更应注意的是当球囊扩张、置入支架后,容易出现严重心动过缓、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纤维性颤动等再灌注心律失常。因此,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处于应急抢救状态。本组通过心电监护发现心动过缓63例,51例给予阿托品静脉注射后心率恢复,12例介入治疗前先给予安置临时起搏器。置入临时起搏器是对严重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脏骤停等有效的急救措施之一。在心率下降的同时存在血压下降,右室起搏提高和维持了心率,延缓了血压进行性下降等血流动力学急剧恶化所引起的心脏停搏和梗死范围扩大。[5]术中及时发现2例心律失常,诊断为室颤,协助医生给予电击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

2.3.5PCI血管再通时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嘱患者头偏向一侧,尽量排出呕吐物,以防窒息。遵医嘱给予胃复安等药物治疗。

2.3.6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冠脉急性闭塞、低血压、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40例患者出现低血压,给予多巴胺、间羟胺等药物治疗后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2.3.7手术中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精神往往很紧张,护士要随时和患者沟通,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通过语言、抚摸的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增强患者的安全感。观察并了解患者当时的表情,如出现胸闷、胸痛时会出现紧张而恐惧的表情,发现后应及时通知术者,配合医生予以相应处理并安慰患者。

2.4术后观察护理

2.4.1病人需卧床休息拔除鞘管后加压包扎6小时,穿刺侧肢体制动(为防止血栓形成及脱落,应嘱病人穿刺侧肢体尽量避免过度弯曲)拔管时应监护患者心电图及血压。注意观察有无血管迷走反射。一旦出现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小于每分钟50次,面色苍白,立即遵医嘱给予阿托品1mg静脉注射,并备齐抢救药品,按压力度适宜,对于疼痛敏感者可皮下给予利多卡因注射。拔管后30分钟观察患者神态、面色,询问有无头晕恶心等不适,一旦发生低血压症状,立即救治。术后鼓励患者早日排尿,协助穿刺肢体移动。鼓励患者及时进食,同时快速补液,尽快补充血容量加快造影剂排出。

2.4.2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患者手术后安置在CCU病房,持续心电监护48小时。尤其是术后6小时,严密观察有无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维性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有无ST段改变,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心慌、出冷汗等心肌再梗死的表现。做好相关记录,注意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注意术后急性闭塞的情况,一旦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迅速处理。

2.4.3穿刺部位的观察观察局部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疼痛等。保持伤口干燥,敷料污染时及时更换。

2.4.4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应用抗凝剂要特别注意,有无穿刺部位及皮下血肿情况。除主要局部出血外,还要观察身体各部位有无出血倾向。尤其是消化道出血。如有意识障碍与脑占位体征提示颅内出血可能,血压逐渐下降是内出血的征兆,应密切观察并及时通知医生。

2.5健康宣教

出院指导:急诊PCI患者出院后应注意劳逸结合,3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预防感染,保持乐观的情绪,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合理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多餐,宜食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酒,不喝浓茶。让患者明白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告知急性心梗的相关知识以及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服用抗凝药物的必要性。

3小结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在术前、术中、术后配合医生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大大降低急诊PCI术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通过我科对155例患者的介入治疗,我们认为及时周密的急诊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以及对并发症的及时有效处理是介入治疗护理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庆胜,急诊介入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2,(3):459-460

[2]丁浩,张荣林,程勇,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7):743-744

[3]邓英,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研究[J].中外医疗,2011(12)149-151

[4]张小青,林克敏,杨肖群,AMI患者急诊经皮灌注动脉介入术116例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3):147-148

[5]彭育红,孙家安,杨莉,等临时起搏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高风险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作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