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晓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3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晓文

高晓文

高晓文(天全县始阳镇第一中心小学四川天全625501)

【摘要】学生获得良好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学生对于数学总是感到头疼,对于数学机械地学习毫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不尽人意。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注重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行为;学习行为;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良好的数学教育是指有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也就是用数学眼光判断事物,数学思维分析事物,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学生获得良好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学生对于数学总是感到头疼,对于数学机械地学习毫无兴趣,甚至有逃避的现象。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不尽人意。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学艺术,更是一门科学。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呢?我觉得教师应该进行有效的教学行为,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愉悦的心境中去学数学。怎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快快乐乐学数学,不仅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首先,老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教育观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学生到学校里不仅是来学知识,而且也是来学做人的。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认知的发展,还要注意让他们全面发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发展。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师生生命整体的、综合的、多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不少教师反映现在的教材难教,不好处理。教材是体现数学思想是一个载体。教师应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分析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进行教材的有效使用。例如我在进行《可能性的大小》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学情调查,了解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的水平。在构建课堂教学环节时大胆处理教材,用扑克牌进行教学。4张牌,4个结果。有几个需要的目标,一目了然。学生在设计公平游戏中感悟到总数和部分数的关系,并上升到用数表达可能性的大小,这样不仅体现了优化了数学,而且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到位,最后将文本教材留给学生阅读,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的感知理解可能性的大小用分数表示。

其次,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教师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自身要教师讲授的有效性。应该讲的要讲,但要干净利落,应该浅显易懂,明白清楚,画龙点睛。教师的课堂设问具有效性。课堂提问要带思维成分,教师要明白指向什么。学生能生成什么。板书示范的有效性。要求教学模式的规范,学习行为的规范,教师在示范中不能信口胡说。这样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从“重教学结果”转变到“重教学过程”,从“重书本知识”转变到“重智力开发”上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具有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主体参与能力与精神。

第三,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快快乐乐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觉得安全,自由且具有支持性、挑战性的环境中学习,能从内心去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敢于提出新的设想、猜想,敢于质疑问难,对用不平常方法来理解事物的学生要赞扬,对于反应较慢的学生或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不要直接批评他错了。要先肯定他能大胆发言,点拨给与机会,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保护其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这样便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6、7的乘法口诀”时,在揭题后,先征求学生意见:“你想知道‘6、7的乘法口诀’的哪些知识?”学生一下便高兴了。觉得教师在尊重他们,于是便提出了:“6和7的乘法口诀”一样不?它们是怎么样来的?“6、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等问题。后来我讲解学习时学生便很积极的配合。因为我尊重了他们,这是他们自己想学到的。这样在学习后我又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提出了“7的乘法口诀”与“1——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6、7的乘法口诀”怎样应用等问题。学生也自己解决,从而完成了该内容的学习并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2.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需求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教学手段应教思想,出方法,在学生的生成中展开教学。便于学生参与,利于学生生成,尽量产生互动。产生互动的核心是师生的情感因素,只要学生敢于举手,能够提问就要加以保护,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创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抓好课堂教学中的“看”、“做”、“说”。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2.1“看”。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见”也就是“看”。“看”也就是“观察”。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发现问题,引发思维,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观察,有目的的观察,学会观察,通过观察发现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同中见异,异中寻同,平中见奇,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我不仅自己准备了一个能拆开的长方体教具,在它的6个面上分别标明了上、下、左、右、前、后,并且让学生自己也准备一个如此标明的学具。在课堂教学时,我便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让学生猜测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然后共同进行探求活动把长方体的面一个个拆开,按顺序排列展现进行观察。这样学生从猜测到观察中便意识到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6个面的和,因而后来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就不难掌握了。

2.2“做”。有这么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光听光看,做旁观者是不行的。得让他们亲自去实践,去具体操作,在做中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加深理解,帮助掌握有关知识,而且能提高兴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主动地发展。

例如:在“圆锥体积的计算”教学中。揭题后,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而是让学生在猜测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之后,运用提供的材料(各个学习小组一个圆锥和标上序号不同的圆柱,以及一些沙子,水和硬纸板)进行探索实验。看从中是否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填表格公布探究的结果。学生在分组做实验中先进行了圆锥和圆柱形状的比较,后又进行了体积的比较。并根据圆锥和圆柱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等高,不等高不等底四种情况,比较结果。学生通过经历猜测到做实验再观察实验的结果验证猜想,自己发现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同时还推导出了字母公式V=1/3sh,并能够理解。这样通过学生自主实践,动手实验操作,理解并掌握了“圆锥体积的计算”。

2.3“说”。教学的说既包含让学生互相讨论也包含让学生说解题思路,说算理,说操作过程……它能培养学生的评议表达能力,使学生灵感通过涌现和增加创造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例如:在进行完乘法运算律的学习之后,有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练习,其中有一道计算题56×8+88×4。结果有很多学生都说此题没有其他的简便方法运用,只能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来进行计算(即原式=448+352=800)这当然是正确的。可是有一个学生却说出了与众不同的解法:把原式中的“56×8”看成“56×2×4”再利用乘法分配律把公有因数“4”提取出来,可使运算简便。[即原式=(56×2)×4+88×4=112×4+88×4=(112+88)×4=200×4=800]这就是学生思维创造力的体现啊。受此影响,班上其他同学也开阔思路想出了其他不同的解法。这样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数学,才是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