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以人为本理念主导下的学校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1

探析以人为本理念主导下的学校管理

张磊

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255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内涵和实施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方法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和国家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是时代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在治国理念上的战略性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也是各项实际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在学校管理中更应当把“以人为本”作为其开展工作的根本宗旨。

一、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含义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真正地把人放在首位,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作为衡量和判断学校教育管理的根本标准。管理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应在管理工作中以人的根本利益为取舍,一切管理措施和制度,都应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积极性、主动性为原则,把人当成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等规范的价值得以产生的价值源泉。在管理的诸多职能中,应取激励为首位;以调动和激励人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为主要任务;把提高和增强人的工作学习效能和综合素质作为终极目的。

二、实施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建设一支工作主动性强、积极性高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以人为本”理念的学校管理应尊重教师,理解、关心教师,这必将激发大多数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提升。以人为本的目标管理,是以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开发教师资源为主导,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在教育不断创新的今天,“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的目标管理理念,使管理者、教师、学生的责权紧密结合在一起,自下而上地实现同步发展,从而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这必将促进学校整体质量的提升。

三、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1.学校管理者要树立新的管理观念,重新定位角色。学校各级管理者要树立新的管理观念,就是学校管理要真正地把人放在第一位,从而构建学校管理的新行为、新措施及新方式,保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时学校管理者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就是学校领导要成为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成为教师创新的发现者和支持者;成为教师心目中值得尊敬、爱戴的仁者加智者。

2.学校管理者要与教师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作为管理者,要整日与教师们接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将会直接影响教师对管理者策略的接纳态度。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的建立会给教师以信任和鼓励,有利于管理策略的贯彻与落实,所以学校管理者要与教师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要建设平等的对话关系,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前提,因此,管理者在指导工作中应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以友好的态度与教师进行交流,切忌指手画脚、态度轻蔑、语言尖刻。

3.学校管理者要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关心每一位教师,努力营造温馨的校园人文环境。学校领导要时刻做到“心中有人”,准确把握每位教师的实情和处境,掌握其个性,了解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要求和欲望,以便在工作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帮助和理解,对有困难的教师要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学校管理者要充分地理解、尊重、关心每一位教师,挖掘并放大每一个教师的长处和优点,并给予合理的使用、高度的认可,从而帮助每一个教师都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真正的尊重就是遵循人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始终注意将心比心,心理互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地考虑和关心师生的根本利益,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心灵之桥,这样使学校管理者与所有的教师员工都能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而又催人奋进的温馨的校园人文环境。

4.学校领导要注意减轻教师负担,给教师“松绑”,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师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提高广大教师素质,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是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管理的阵地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呼唤创新精神的时代,教学管理更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传统教育是一个“标准化”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强调的是统一的“刚”性管理,而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是鼓励创新的教育,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应是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柔性管理。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只有以人为本,不断减轻当前激烈的教育竞争中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才能给教师“松绑”,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积极上进的教学环境,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也能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总之,只有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同时运用适当的管理策略,这样建立起一种宽松的、包容式的、理解式的学校组织文化,做到人格上尊重、知识上互补、交往中协调、成果上分享,最终就会达到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实现学校与教师共同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