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某拘留所监舍建筑安全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1

浅谈某拘留所监舍建筑安全防范措施

欧子琦青立兴黎汉杰

[关键词]:拘留所拘室设计安全防范

拘留所,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将特定的人短时间拘禁留置的场所。拘禁的人犯包括:被行政拘留、司法拘留或刑事拘留的人。由于拘留时间有长短、拘留性质有区别,对拘留所的安全防范也有特殊要求,故在拘留所的建筑设计时,需满足国家及行业建筑设计规范的同时,也要兼顾公安厅等特殊安防、监控、使用功能等需求。本文就某拘留所拘室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几个特殊要求进行探讨与总结。

1.监舍防护窗

在通常的建筑设计中,居室窗户一般采用铝合金窗+Low-E中空玻璃,传热系数、气密性、可见光透射比等均满足国家规范要求。但由于拘室为拘留犯人长期留置的场所,需考虑犯人意外或蓄意破坏窗户玻璃,玻璃破损时易出现碎片等尖锐物体,危害犯人人身安全。故拘室及监区内被监管人员可能接触到的玻璃,应使用钢化玻璃、钢化夹胶玻璃等安全玻璃;对于在用的普通玻璃,可双面贴防爆膜或防弹膜处理。

同时,为兼顾拘室窗洞口处安装金属栅栏及钢密网的特殊要求,对于拘室内的窗洞口处的安装顺序,某拘留所的规定如下:拘室外墙窗户,从室外至室内的安装顺序为,金属栅栏、Low-E中空钢化玻璃、钢密网,钢密网紧贴内窗边安装;拘室靠走廊一侧窗户,从走廊至室内的安装顺序为,钢密网、金属栅栏、Low-E中空钢化玻璃、钢密网,室内一侧钢密网紧贴内窗边安装。

2.监舍防护门

在拘留所的使用过程中,监舍防护门作为犯人出入拘室、民警监管等重要一环,在其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安全性及适用性。

首先,民警在传讯犯人出拘室或将犯人带回拘室时,必须对犯人进行锁上手铐或取下手铐,犯人与民警须分别在监舍防护门的内外两侧进行该项活动。这一特殊使用功能,要求在平移门门扇处留设上铐孔,上铐孔须设洞口面板及开关插销,以便民警在拘室外侧对室内犯人进行锁上手铐或取下手铐工作,同时防止犯人在拘室内利用上铐孔尝试打开拘室防护门等危险行为的发生。

其次,在民警日常巡视拘室、押送犯人出入拘室时,防护门上必须留设观察孔,以便民警观察防护门拘室内侧的情况,防止出现观察死角。观察孔的高度为一般成年男子能站立目视的高度,在1.4m~1.6m为宜;观察孔的尺寸不宜过大,同时要兼顾观察效果,故观察孔的尺寸一般以长0.2m、宽0.1m为宜;观察孔仅做民警观察使用,不能仅设一个洞口,须在观察孔处安装安全玻璃,如钢化夹胶玻璃等。

最后,监舍防护门的开启与关闭方式,要安全、高效、便于民警控制,同时兼顾易维护等要求。在拘留所中,在押犯人一般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进入放风场地进行活动,如何在犯人进出拘室时,安全高效地开启监舍防护门便是关键。在目前这个信息化时代,设计拘室防护门时,可考虑传统手动方式与电脑控制结合的方式,进行拘室防护门开启关闭的操作。具体做法为,在拘室防护门电动导轨的控制系统上,设置刷卡装置以及电脑远程操控装置。在日常使用中,民警可通过现场刷卡,或在监控室使用电脑远程控制的方式进行防护门的开启与关闭操作。同时,为防止拘留所内突然断电、应急供电系统启动前的空隙时间,或是所有供电系统均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供电等紧急情况下,出现监舍防护门失效的情况发生,监舍防护门设计时须满足不会在未通电的时候可随意开启的功能。

3.防攀爬、防悬挂(防自缢)等特殊要求

由于拘留犯人人数多、拘留时间长,客观存在公安民警监管不到位的可能性,可能出现犯人在拘室内做出危险行为的情况。故在设计拘室时,须考虑防攀爬、防悬挂、防破坏等。

为防止犯人在拘室内利用既有设施进行自我伤害或是伤害别人,在设计或施工时,须考虑以下安全要点:

(1)对于拘室内的电线及管线,须全部做暗埋处理,不允许有裸露管线及电线;

(2)拘室内所有墙面、门洞边、窗台边等位置阳角需做圆弧处理,可在墙面刮腻子时将阳角抹成圆角并打磨处理,拘室内墙面不允许有尖锐阳角;

(3)拘室内所有设备,如电风扇、监控摄像头等,安装高度不得低于3m;

(4)所有监舍内卫浴间隔断宽度1.2m(含边框宽度,靠墙一侧安装),玻璃采用钢化夹胶玻璃(8TP+1.52PVB+8TP),安装高度至结构梁(板)底,边框采用矩形边框固定,边角圆弧形处理。

4.结束语

拘留所作为公安局拘留处罚违法违规人员的执行场所,建筑设计应区别于普通建筑,需同时满足国家及行业建筑设计规范和公安系统对拘留拘押场所的相关规定。笔者通过对某拘留所(收容教育所)设计过程对于拘室安全防范设计时,涉及到几个特殊设计要求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其他同类型的项目设计提供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探索<监狱设计标准>的重要性和科学性》王春燕《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

[2]《监狱建筑设计思考》刘维《四川建筑》2011年。

[3]《浅谈监狱的安全防范》赵传升、穆红猛《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

作者简介:欧子琦,男,1995年,中建八局南方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