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分子肝素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形成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浅谈低分子肝素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形成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体会

田旭霞

田旭霞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医院骨科;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对其护理价值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的390例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后的血小板指数变化表。结果①实验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3%,对照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17%;②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小板指数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骨科手术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预防;护理

静脉血栓是进行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静脉腔内的血液无法正常凝固,产生静脉阻塞的现象。静脉内的血液无法正常回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理机能,甚至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严重者将导致患者肢体残废,后果十分严重。专家认为,除了相应的药物预防与治疗,医护人员的科学护理也能有效的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1-2]。为了探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形成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及临床护理体会,本笔者选择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的390例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供大家研究和参考。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某院的390例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5例。实验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104例,女性患者91例,年龄27至67岁,平均年龄(44.34±6.15)岁,。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100例,女性患者95例,年龄在29至70岁,平均年龄(43.25±5.91)岁。经确认,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外科手术,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且不存在其他病史,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干扰。另,两组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病史、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组间可进行良好的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医护人员谨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并进行药物注射;每日定时查房,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并进行详细记录,及时反馈给临床主治医生;科学排班,保持24小时内有医护人员随时待岗,以防患者出现紧急并发症时,可及时通知医生对其进行救治;做好日常护理,为患者营造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定时打扫和清洁,保持门窗通风,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摆放新鲜花草,以净化空气,改善患者的治疗心情。

1.2.2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具体的操作措施如下:

(1)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积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为其普及相关的临床疾病知识,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以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为其讲解相关的成功案例,树立健康向上的正能量,以促进患者治疗信心的提高,减少相关的治疗阻力。

(2)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并发症护理,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严格注意患者的出血情况以及肤色的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做好预防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措施[3-4]。

1.3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血小板指数等临床指标进行观察,静脉血栓发生率越低、血小板指数参数值越好,表示患者的护理效果越好。

1.4数据处理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血小板指数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束后,将所有的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录入过程中确保真实客观,以95%作为可信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差异,数据之间具有差异性。

2结果

2.1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3%,共3例,分别为股静脉血栓1例和胫静脉2例血栓。对照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17%,共14例,分别是股静脉血栓3例,腘静脉血栓2例,胫静脉血栓8例,髂外静脉血栓1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详情如表1所示。故综上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结合干预性护理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表[n(%)]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3讨论

患者在进行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在手术之前做好预防和护理显得极其重要,临床上治疗上,通常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来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且取得了积极的临床效果。除此之外,众专家学者认为,合理的护理手段也是预防该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后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价值,自临床应用以来,受到了众患者及专家的一致好评[5]。

临床经验表明,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正常需要,缺乏应有的专业性,不能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将护理专业与服务态度进行完美结合,在护理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并发症护理,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病症痛苦,而心理护理,较好的缓解了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两种护理手段相结合,有效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一步促进了患者治疗效率的提高[6-7]。

本研究结果表明,①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17%,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3%;②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小板指数为(315.55±13.24),对照组护理后的血小板指数为(279.32±14.94),两者相较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故综上所述可知,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骨科手术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平自玲,刘朝辉.护理干预在不同年龄组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2):196-197.

[2]邓月香,曾玉娥,卢小燕等.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14-15.

[3]王琼芳,钟巧艺,何惠兰等.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7):915-918.

[4]胡小玲.骨科患者43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8):55-56.

[5]刘宝红.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1003-1004.

[6]郑明香.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36):115-118,125.

[7]翟颖.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吉林医学,2013,34(35):7502-7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