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思想整体结构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马克思思想整体结构论

朱春华

朱春华(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大连116036)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以“改变世界”统摄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以“实践思维”作为改变世界的唯一有效思路,而且也是批判和超越马克思唯一正确的思路。

关键词:马克思整体结构

马克思的全部思考既是围绕“改变世界”而展开的,而不是对思想史上某种问题做纯学理的逻辑推演,那么,这种特定类型的任务就必然要求特定类型的思路来解决。“改变世界”这个任务的实现最终要取决于实践,因此,一切认识与思考都必须围绕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实践而展开。本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作了正面、系统、全面的表述,从学术价值上看,是无论如何应设法出版的;但从宣传价值上看,同青年黑格尔派的论争,就不如直接诉诸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者的著作。所以马克思将原理放到《共产党宣言》《雇用劳动》等著作和演讲稿中去宣示。这些著作和演说正是直接面向共产主义者和工人群众的;马克思在书房里研究所得的科学发现都是着眼于“改变世界”而不只是“解释世界”,正是由于社会实践对于“改变世界”是直接而现实的实务,所以它才能那么强烈而大量地吸纳思想家的时间和心智。

面对马克思的思想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实践思维的系统规律问题无可徊避;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实践活动,有许多是无需多加思考的习俗、习惯或模仿性活动;有许多是片断的不完整的活动;实践思维在这类实践活动中难以体现其固有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创建一个工厂,制造和发送一艘宇宙飞船,乃至变革国家体制等,每一项具体目标的实现都会有一个系统的实践思维过程。

工程做为人类自觉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这种活动得以有序进行必须有如下两个依据:一是目标;二是方案。工程效益是工程目标的价值所在,是工程构想和工程实践的目的,在工程思考程序上应是最先成熟的。工程的施工方案也不会冒然制定。进入工程整体思维的马克思,就是成熟的马克思。从这个角度看,1844年手稿在马克思整体思想中的地位更无可怀疑。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很早就用这句话明确地表示了他对“离开实践的思维”不感兴趣。这是一个肩负“改变世界”使命的人自然而必然的思维倾向。

马克思分析社会结构,为着要改变社会的性质。这种特定的实践目的,只有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分析特定性质的社会结构的生成,得出社会的生成性结构,才是唯物主义所揭示的社会结构。马克思看到,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存在的疾病,单靠自身是无法医治的,必须将这种非人的世界推翻,开创一个属于人的新世界。同时,他还发现,在这种旧的社会制度中产生了两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一是日益壮大和觉醒的无产阶级队伍;一是能真正独立思考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们将汇聚到现实的运动之中,成为埋葬旧世界的力量。马克思对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主体的发现是与他共产主义理想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提出了工业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现实物质力量的思想。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通过批判费尔巴哈从哲学的高度论述了实践,从而形成实践的唯物主义。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把群众设定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实践主体,并把群众物质利益看成推动实践的根本动力。

把马克思关于改变世界看作是一种对现实的超越性理解,看作是一种对公共性理念的合逻辑、合道德的推论,对破除以前那种仅仅把对理想的理解局限在知识论、认识论层面上理解的做法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早已作为科学,作为历史研究的指南,作为一种解释模式,悠然踱进了学者们的书斋,在历史的思考中载沉载浮。唯物主义历史学说诚然能够解释历史,但马克思著述当年是极不满于只是解释的。他说费尔巴哈“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存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现存的东西。”《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改变世界工程的开工文告,是无产阶级对整个旧世界的公开战书,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总纲领。它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由、最终目的、阶段目标、对现实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以及斗争的基本手段,宣示得理直气壮而斩钉截铁。

今天,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早已成为历史,而作为这一历史运动之灵魂的思想,却仍在世界各地百家争传。

总之,马克思不仅为人们确立了一个共产主义的公共性理想,而且也把这种理想看作是一种共产主义的公共的实践运动,它由无产阶级历史主体所担当、以改变现实世界为公共历史使命、以谋求人类最终解放为公共价值追求。今天,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早已成为历史,而作为这一历史运动之灵魂的思想,却仍在世界各地百家争传。然而马克思思想在今天的传播,却绝非其当年的功能在行世。正是通过这一切的努力,马克思才完成了对传统哲学的超越,并最终实现了以公共实践为基础、以社会群体生存共同体为价值本位的公共性理念、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公共性品格的哲学革命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