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非语言沟通在儿保护理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探讨非语言沟通在儿保护理中的作用

苏冬梅

广西灵山县太平镇中心卫生院广西灵山535418

摘要:目的对非语言沟通在儿童保护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儿保科进行就诊的200例儿童,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并且对其进行非语言沟通护理,记录儿童的护理满意程度,并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患儿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患儿满意度(P<0.05)。结论非语言沟通在而保护理中的临床效更佳显著,并且满意度颇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非语言沟通;儿保护理;作用

幼儿不仅是弱势群体,更是国家的未来,因此要对其多加关爱,在进行儿保护理过程中,非语言沟通能够有效拉低互患距离,并且避免互患矛盾,通过利用眼神、手势、表情、动作等方式,从而对患儿进行思想观点的表达,据不完全报告表明,非语言沟通对于儿保护理作用显著,通过对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就诊的200例儿童,观察非语言沟通的实际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就诊的200例儿童,设置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男104例,女96例,其中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11岁,平均(5.6±3.1)岁,住院天数为6-15d,平均(8.6±3.2)d,其中,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平均年龄(6.5±3.2)岁,住院天数(8.2±3.2)d;观察组100例,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6.2±4.6)岁,住院天数(7.8±4.2)d;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100例患儿仅仅采用语言性沟通的护理方法;观察组100例患儿在进行语言性沟通的基础之上再进行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方法。

1.2.1表情

人的表情是举止、行为、仪表在面部的直观表现形式,对患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护士的微笑服务,亲切自然,将会患儿起着愉悦安全的感觉,从而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1],患儿在住院之后,护士需要面带微笑,情切自然,勤快的为患儿服务,使患儿感觉到真诚服务、亲切愉快,患儿的心情舒畅胜过一切的药物治疗,相反,患儿如果在进行护理过程中,护士一直是死板严肃的态度,将会使得患儿心生余悸,从而导致恐惧心理产生,最终抵抗治疗,导致病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并且拉长了护士与患儿以及患儿家属之间的距离,对于互患关系的和谐造成影响。

1.2.2身体姿态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身体姿态更是决定着一个人的情绪、感觉、身体状况等,[2]合理的利用身体姿态将会有助于患儿的护理工作,在进行患儿病史资料的收集过程中,需要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在沟通时,灵活运用点头、手势等动作,将会调节和维护沟通过程,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护士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身体姿态,确保从容稳定,敏捷迅速有条不紊,反之,如果护士控制不好自己的身体姿态,必定会导致患儿发生紧张恐惧感,不利于治疗的正常进行。

1.2.3目光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情感流露的主要方式,护士在于患儿沟通过程中,通过目光表示对患儿的理解与同情,从而促使患儿与护士产生一种安全感与依赖感,和蔼可亲的目光不仅能够为患儿身心愉悦,更能够使得患儿情绪稳定[2],比如在患儿注射治疗过程中,通过护士的目光眼神对患儿进行鼓励,从而舒缓患儿的紧张心情,最终配合治疗并妥善完成。

1.2.4抚触

在对患儿的护理过程中,抚触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在全身或者局部的抚触过程中,将会极大的提高孩子健康成长,并且有效促进家人和孩子的亲情沟通[3],新生儿的皮肤如果受到抚触,将会提高患儿的安全感,并且有效改善患儿的睡眠能力,提高免疫力,特别是进行腹部抚触,将会刺激肠胃消化,从而提高排泄、吸收等功能。

1.2.5病房环境

患儿的病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病房环境主要包括:通风、装饰、湿度、温度以及光线等。如果患儿的身处不良的病房环境中,将会导致患儿发生烦躁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患儿的康复进程,所以,要求患儿的病房环境务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并且空气流动,保持病房安静,干净清洁,与此同时,在病房内还要适当的添加患儿喜欢的卡通人物,从而消除患儿的恐惧感,让患儿保持一个乐观稳定的心态。

1.3统计学方法

通过利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X2检验,若P<0.05则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出院之后,由患儿家属辅助完成满意度调查表,通过将满意度调查表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示,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技术满意度为78%,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技术满意度为92%,对照组患儿的服务态度满意度为82%,观察组患儿的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4%。数据表明(表1),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技术和服务态度满意度均高于对对照组。

3.讨论

通过200例患儿的满意度调查表统计分析表明,非语言性沟通在儿保护理中具有显著效用,其作用特为尤甚,进行患儿的非语言沟通护理过程中,要熟练掌握技巧,并且灵活运用,与此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自我修养以及思想素质,能够从容的处理好非语言沟通护理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且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为患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4]。

参考文献:

[1]赵飞,杨冬铭,刘伟等.非语言沟通在儿保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2,29(4):222-223.

[2]潘学彬.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55(11):2590-2592.

[3]胡娜.浅谈非语言性沟通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9):114-115.

[4]潘学彬.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