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明区幼儿色觉检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佛山市高明区幼儿色觉检查分析

林少君肖键廖国伟

林少君肖键廖国伟(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妇幼保健院528500)

【中图分类号】R77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3-0239-02

【摘要】目的探索幼儿色盲的患病状况。方法应用愈自萍色盲本对幼儿园学生进行色觉检查,发现有色觉异常的回医院复查一次。结果在4789名学生中,发现色觉异常的有25人,占总人数5.22%,其中男23人,占4.8%;女2人,占0.42%,男:女11.5:1,红绿色弱7人,占1.4%,红绿色盲18人,占3.75%,无全色盲。

【关键词】色盲学生遗传

色盲是一种眼部遗传病[1],在色觉调查中,青少年的检查报道较多,在幼儿的调查资料较少。现把我们于2011年上半年对本地区全部幼儿园大班及中班的学生进行色觉检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地区有14所幼儿园,共有中班以上,年龄4—6岁学生4789人,其中男性2626人,女性2163人,检查时间2个月。

方法

在幼儿园老师的配合下,以班为单位,逐个进行检查,色觉检查以愈自萍第五版色盲本为检查本,每位小孩分别对色盲本中的数字组、图画组、图形组进行一到二组检查,为了避免错检,发现有色觉异常的幼儿再回到医院重检一次。

标准采用:简单数字组不能分辨或错辨图3、5、6、8、9、11、12、13归为红绿色盲,不能分辨或错辨图3、5、6归为红绿色弱。几何图形组不能分辨或错辨图17、18、19、21、22归为红绿色盲,不能分辨或错辨图17为红绿色弱。图画组把不能分辨或错辨图24、26、27、28、29、30、31、32、34、36归为红绿色盲,不能分辨或错辨图24、31、36归为红绿色弱。

结果

经复查后共有色觉异常者(色盲、色弱)25人,占总人数5.22%,其中男23人,占4.8%;女2人,占0.42%,男:女11.5:1,红绿色弱7人,占1.4%,红绿色盲18人,占3.75%,无全色盲。

讨论

色盲是一种遗传病,其发病率各国有所不同,种族也有所不同,白种人7-8%,有色种人低一些,如非洲布干达为1.86%,日本儿童2.67%。我国约为3.82%,男女比例6:1[2],在我国各地报道也有不同:常生瑞等[3]报道土族人群色盲率为3.71%,而当地汉族人群色盲率为4.66%;张志云等[4]报道满族中学生色盲率为3.00%;孙志河等[5]报道海岛小学生色盲发病率为1.90%。由此可见色盲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是有所不同,本地区红绿色盲为3.75%,与国内报道基本相同。

年龄与色觉发育王莉莉[6]报道高考体检色盲率为1.70%;林丽英等[7]报道高考体检色盲率为1.89%;王华[8]报告高考体检色盲率为2.4%;江波[9]报告小学生色盲率2.71%;张杰等[10]报道正常成人体检群体中色盲率为3.14%。而我们调查的幼儿色盲率为3.75%,与各年龄段色盲发病率差异不大,在我国平均值3.82%以内,说明色觉在幼儿园时期已发育成熟。

视力与色觉发育关系色觉是随视力而同步发育,视力发育不好会影响色觉的发育,颜建华等[11]发现弱视眼有色觉功能异常,异常率为52%。在我们检查的4—6岁幼儿色盲率为3.75%,与成人发生率差异不大,也有趋向说明色觉与视觉发育是同步的,早龄期以发育成熟。

参考文献

[1]张草贤,黎锡熹,葛坚等.我国色盲专题文献的计量分析《医学信息》1999年10期25-27.

[2]刘正中,杨玲,浪琴吉,周冠一.青海土民色觉障碍患病率《青海医药杂志》1985年03期55.

[3]常生瑞,徐步平.土族人群红绿色盲调查分析,《青海医药杂志》1985年第03期44-50.

[4]张志云,袁庆娥,曹伟书.满族中学生先天性色觉障碍情况调查《中国校医》1992年03期22.

[5]孙志河,罗肇文,鞠波等.海岛小学生色觉状态的调查《眼视光学杂志》2005年02期16.

[6]王莉莉.河池市金城江区2010年高考体检色觉检查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22期238.

[7]林丽英,王梅香.韶关浈江区高考体检学生色觉检查状况分析.《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7期638-639.

[8]王华.北京市怀柔区2007-2008年高中毕业生色觉检查分析《首都医药》.2010年18期31.

[9]江波.中山市黄圃镇小学生色觉异常调查《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14期138+147.

[10]张杰,马乐群,韩全水等.深圳地区体检人群中色觉检查状况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7年12期64+72.

[11]颜建华,张振平,杨少梅.弱视眼的色觉心理物理测定《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4年01期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