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周涛1黄敏敏2陈伟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周涛1黄敏敏2陈伟伟

周涛1黄敏敏2陈伟伟

1.身份证号码:42110119805028****浙江宁波315330;2.身份证号码:33028219830707****浙江宁波315330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问题为工程施工带来巨大挑战。因为软土具有质地软、硬度低、易沉降等特征,如果不经特殊加固处理则可能导致路基不稳、路面塌陷等问题,从而威胁交通安全,也将影响到市容环境。本文对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我国经济发展离不开市政道路建设,因此确保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势在必行。而在市政道路建设中软土路基技术是不可忽视且重要的技术,也是一项复杂又系统化的技术。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想要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必须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而软土路基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道路整体质量,因此提高软土路基技术十分必要。

一、软土路基基本特点和影响

1、软土路基基本特点

软土一般由淤泥、淤泥质土、水下沉积的饱和软黏土等组成,土层的饱和度一般大于95%。根据土质类型,大致可以把软土分为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等。软土的物理组成要素决定了其具有承载能力低和易变形的特征,特别是在外部荷载作用下,很容易自行破坏。作为路基基础的软土路基结构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低承载性能。软土的压缩系数很高,抗剪强度较弱,因而软土具有很大的孔隙率,使得外界荷载作用下软土之间无法保证足够的抵抗特性而产生显著变形,对于更大的荷载作用则直接形成破坏。例如市政道路工程中出现的路基凹凸不平、不均匀变形沉降等问题,大部分与路基为软土相关。

(2)触变性和流变性。软土路基形成后,在路基自重以及外部环境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各种变形,特别是施工中如若对软基没有进行有效加固,在软土层的流动作用下,道路结构很容易产生大面积的坍塌现象,影响道路的继续使用。

(3)孔隙率高压缩性高引起的沉降变形。软土孔隙率高,保水性强,因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随着固结发生显著沉降,这种沉降变形可能是整体性的,也可能是不均匀性的,而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尤为严重。

(4)整体性差,易冲刷。道路工程的路基边坡直接与环境作用,由于软土本身的强度低,在雨水作用下很容易冲刷,对路基形成表层的破坏,甚至影响路基的稳定性。施工中需要对路基边坡的表层进行加固处理。

2、软土路基危害

未进行加固处理或者加固处理不当的软土路基危害十分严重。首先,对道路结构的长期使用性能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是软土路基的流动性和触变性容易引发路面塌陷,二是软土的孔隙高和强压缩性极容易使路面产生不均匀沉降和变形。上述特点很容易导致路面局部塌陷、凹凸及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对路面整体形成破坏,并对路面的行驶安全造成影响,严重制约道路的长期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二、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1、表层处理

根据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应加强路基表层处理,通过增添或者敷设材料、固结排水等方法,有效提高软土路基强度,防止软土路基局部区域发生不均匀沉降、剪切变形等问题,加强施工机械作业管理,在软土路基表面均匀分布填土荷载,有效处理软土路基,全面了解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土质情况,例如软土路基土层的强度系数、荷载量、含水量、土壤颗粒成分等,有效分析和检测这些数据参数,通过科学、专业的试验,准确确定软土路基土层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有效提升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改善路基土层的使用性能,做好施工路段的养护处理,有效延长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使用寿命。

2、加筋施工处理

对市政道路软土路基进行加筋处理,使砂垫层和土工格栅进行有效结合,使软土路基均匀承担市政道路上部荷载,软土层、路基和合体层强度不同,利用柔性基础,形成软土路基固结排水面,采取科学、有效的基础处理,提高市政道路路面的稳定性和平整度,保障施工质量,有效提升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同时,在处理软土路基时,均匀布置土工格栅,对市政道路施工现场软土层进行检测,对下承层的杂物、垃圾进行彻底清理,由专业技术人员铺设土工格栅,然后加强固定、绑扎、搭接等环节的施工处理,对上层路基土均匀地摊铺,反复进行碾压,科学检测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处理质量。

3、回填土施工

首先,挖除市政道路的部分软土层,根据相关技术要求和施工设计图纸,分层回填软土路基,分层铺筑厚度应小于30cm,均匀碾压软土路基土层,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密实度应大于90%,分层填筑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应科学计算软土路基的填土用量。其次,利用装载机对市政道路软土路基进行有效平整,平整软土路基以后再通过压路机均匀碾压,坚持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振动的原则,按照标准、合理的操作流程,加强压路机施工管理,使其满足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和密实度要求。再次,软土路基换填过程中,应尽量选择粗砂和中砂,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和压实性,在软土路基土层中均匀铺设适量碎石。最后,定期观测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量,根据相关施工要求,管理人员要注意观测施工现场的软土路基情况,观测过程中合理控制水准尺和相关测量仪器,有效固定后视尺的转点和测点,沉降点和观测点的前视位置距离应小于15cm。

4、喷浆搅拌桩

对市政道路软土路基采用喷浆技术或者粉喷技术,使软土路基逐渐固结为高强度、水稳性和整体性较好的桩体,使软土路基土层和桩体构成稳定的复合地基,结合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喷浆技术或者粉喷技术,合理设置喷浆搅拌桩或者粉喷桩,对施工场地的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土土层进行有效加固,在砂层地基构成帷幕或者复合地基。

5、袋装沙井法

袋装沙井法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应用广泛,具有成本低廉、便于施工、操作简单等优点,其可以在软土路基土层中形成固结排水面,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将适量沙井布置在软土路基中,然后在周围铺砂土层,最后再铺设土工布。同时,在软土路基施工时采用袋装沙井法,可有效缩短软土路基土层的排水距离,增加排水量,加快排水速度,有效提高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和压实度,利用土工布,保障软土路基土层的稳定性。

6、强夯法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通过重物强夯软土路基土层,强化路基密实度,减少软土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量,增强其承载力,强夯法在实际应用中适用于地基处理深度小于3m的杂填土、素填土、湿陷性黄土、粘性土、粉土等。施工之前,对软土路基的重夯处理区域,准确进行测量放样,对夯点间距和位置有效确定,从两边向中间逐渐进行夯实,一边测量一边进行夯沉量测量,确保软土路基稳定性和密实度。

7、粉喷桩加固处理法

粉喷桩加固处理法需要根据实地测量与配比来进行规划施工。在施工前要做好地质、土工试验等方面的检测,并做出粉喷桩的设计图,根据实际测量资料和数据进行施工。一般情况下,当施工现场路面不够平坦无法满足机械运作的要求时,需要对其铺设碎石和砂土,从而使路面平坦保证机械运作。在一些低洼施工场地则需要用回填粘性土的办法。

总之,对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施工处理技术而言,一旦处理不当,则极易导致道路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与变形等现象,进而影响到整个道路的质量与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陈广才.关于软土路基施工技术与管理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6(11)

[2]冯玉祥.浅析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9)

[3]肖良辉.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的探讨[J].四川水泥.2016(02)

[4]庞冬.浅析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