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面神经炎

/ 2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面神经炎

韩喆欣

韩喆欣(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人民医院162100)

【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126-02

【关键词】大剂量地塞米松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是茎乳突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发病机理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表现为面神经麻痹。以往治疗本病多采用传统的综合疗法,疗程长,恢复慢,后遗症多。笔者针对本病的特点以大剂量地塞米松为主的综合治疗缩短了病程,加速了疾病的恢复不遗留后遗症,收到理想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自1988年2月-1993年10月收治面神经炎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22-51岁,平均年龄38岁。春冬季发病者21例(75%),秋季发病5例。夏季2例,发病诱因受风寒侵袭者18例,受潮湿6例,体力过劳2例。

1.2临床表现:(1)发病与就诊时间:病后当天就诊者15例,第2天6例,第3天4例,第5天2例,第6天1例。发病3日内就诊者计25例(89.28%)。(2)发病状态:本组28例均为急性发病,表现为一例面部突然瘫痪,12小时内达高峰,左侧15例,右侧13例。10例于起病1-2天病侧耳后、耳内、乳突区域面部轻度疼痛,多在3日内消失,5例病侧舌前2/3味觉障碍,2例有HUNT氏症侯群(耳廓部及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或鼓膜中出现疱疹)。

1.3治疗方法:地塞米松4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5m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12100μg,每日1次肌注,阿司匹林600mg每日3次口服。上组药物连用15天,然后停用静脉滴注,改为口服地塞米松1.5mg每日3次2天,每日2次2天,每日1次2天,然后停用激素。

2疗效标准与结果

2.1疗效标准:

(1)痊愈:眼睑闭合良好,口角不歪斜、面部异常感觉消失。(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眼睑能闭合,但闭合差,大笑时口角轻度歪斜。(3)进步:症状好转,面肌功能障碍较治疗前明显好转。(4)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面肌功能障碍基本同治疗前。

2.2治疗结果:本组282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于10日内治愈者10例,11-15日治愈者14例,16-18日治愈者4例,22日治愈者2例。于15日以内治愈者计24例(85.67%),本组于治疗过程中2/3以上有食量增加,未见其他副作用。

3讨论

面神经炎是部分病人在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曾经怀疑为病毒感染导致,但没有充分的证据。目前唯一明确的病毒感染为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膝状神经节炎。近来发现的伯氏疏螺旋体也可能引起面神经麻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双侧者最少,通常为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在几个小时内达到高峰。多在清晨洗漱时发现口角歪斜或谈话、发笑时被人察觉。在疾病开始时可出现耳后疼痛。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不能皱眉、皱额、眼裂扩大、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完全闭合,让其闭眼时,则见眼球转向上方,露出白色的巩膜,称为倍耳现象。病变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与发笑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或吹口哨时,因为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患者在进食时,食物常滞留于患侧颊齿之间,并伴随流泪与流涎。面神经麻痹恢复后,个别病例(2.7%)可复发,根据文献报道复发间隔年限最长可为20年。通常认为面神经炎是由于面部的血管受某种外因作用后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缺血、水肿,受压促使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而出现面肌瘫痪。近年来一些学者研究提出面神经炎与免疫有关。

面神经瘫痪的治疗原则是采取措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水肿于炎症消退,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应用眼罩、眼药水、眼药膏等方法,对于患侧角膜暴露的患者,可防止角膜遭受感染。对75例面炎患者进行了免疫指标测定发现患者组IgG、IgA明显高于对照组,CIC(免疫复合物)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出面部神经炎有免疫异常。本田仁等认为部分病例是在炎症感染基础上,神经系统出现反应或变态反应而导致面神经脱髓鞘改变。研究30例面神经炎患者发现7例IgG、9例IgA及9例IgM增高。上述资料表明面神经炎与免疫反应有关,因此,在治疗本病时采用免疫疗法是合理的。笔者认为治疗面神经炎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且治疗越早疗效越高。本组病例接近90%的患者于发病三日内就接受了治疗,所以疗效非常满意,半月内痊愈者达到了86%,另外一点是采用了大剂量激素。地塞米松能抑制炎症反应和抗过敏反应,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炎症反应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应用地塞米松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胶体、电解质及细胞等渗出血管,使病灶部渗出液和细胞浸润减少,水肿消退。大剂量地塞米松有血管解痉作用,可使微循环的进路及出路血管痉挛解除,从而改善微循环。

康复指导只要患侧面肌活动即应尽早开始自我功能训练,可对着镜子做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每日数次,每次数分钟,并辅以面部肌肉按摩。结合心理方面治疗,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则可取得更好疗效。

参考文献

[1]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83.

[2]高有安,郭李飞.面神经炎48例临床疗效观察[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3(5):21.

[3]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1.

[4]王凭,雷欣.临床物理医学与康复.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1):58.

[5]安宝珍.浅刺治疗面神经炎.中国针灸,1997,1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