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教学过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教学过程

韩秀英

韩秀英(邯郸市第二十六中学河北邯郸056000)

1.优化课前备课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科学地安排教材内容、组织各部分的练习。

在新课程条件下,备课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身体素质、技术基础和学校场地器材、教学设备等情况。利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其次要根据学校、学生、自身的条件进行教案的合理设计。教案编写首先要确定传授过程中的主次顺序,做到循序渐进,难易结合。使教材得到优化,提高其准确性和目的性。备课过程是教师把握教材和对以往经验的总结过程;是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不断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对教材不断优化和对教学经验不断运用、检验的过程。

2.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2.1优化课堂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教材的科学性决定着教学的质量。教师应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教材科学性的本质上去。如:在讲篮球战术时应教会学生利用综合分析来促进对战术中线路、位置、时机、配合的运用,进一步掌握顺向思维推导和逆向思维推理的分析方法。实践证明,只有把握教材的实质,把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教给学生,而不是给学生灌输教条的、片面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2优化讲解内容;正确的动作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教师讲解示范的水平与能力如何,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教师的讲解示范对于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讲解要做到目标明确、简约合理,教师要紧密结合课的教学任务,重点、难点正确地讲解体育知识,概念、技术方法等原理。讲解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要夸夸其谈;也不能一带而过,要讲清教学内容的实质。避免将简单动作的复杂化,人为地提高动作难度,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对事物的阐述重点不明确也会使学生难以辩清主次关系。因此,讲解的语言要精练而准确,缩简讲解时的文字含量,言简意赅地剖析教材的本质。其次,讲解语言通俗易懂,用生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枯燥的理论。让学生易于理解;如:投标枪用力阶段的满弓姿势比喻成箭在弦上,学生就会明白掷标枪只有拉好弓,才能掷远箭。逐渐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使用技术术语。

教学的不同阶段,讲解的内容和方式也应不同,第一阶段,应配合示范全面地讲解动作要领和完成动作的方法。第二阶段应针对学生存在问题,在技术分析或在纠正错误动作时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把握讲解时机的同时还应处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3优化示范动作;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法。它是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所要学习的动作的表象,以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要领的方法。体育教学中正确的动作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感受,以提高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可见,教师的示范对于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示范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参照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新学课要做完整动作示范,以期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再根据教学目的进行详细讲解示范,对核心技术动作要做到重复示范,狠抓技术细节关键部分。

其次示范动作规范大方,优美得体的动作能使学生受到动作力度美、形体美、动作美的感染。示范应做得有简洁容易。利于增强学生完成动作的信心,减少畏惧心理。体育教师平时必须夯实基本功,教师的动作过硬,学生就能受到教师示范动作的感染,在欣赏动作的同时受到美得熏陶,使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情,富有激情的去学习动作,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2.3优化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是影响课堂活动效率和质量的重要的因素。良好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课堂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课的时间内容要安排紧凑合理,时间的利用要充分有效,真正做到内容多而不繁,负荷强度大而不重,教学比赛紧张不失活泼,一节课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尽量保持最佳的教学状态。想方设法运用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课激情,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教学内容要体现科学性、系统性、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实际。课堂内外的环境条件要符合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师在把握好讲解与示范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客观因素的影响与作用,减少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这些因素只要能有机地结合,就能体现高质量的课堂组织管理,而高质量的课堂管理是一堂优质课的必要条件。

3.优化课后评价

课后评价是建立在课中评价基础上的对一节课的质量和效果进行检查和评定,是促进学生正确思想的形成、动作技术的掌握以及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

3.1师生双向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作出及时、恰当的语言评价。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学生在教师客观、肯定的评价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课后应及时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提高教学能力。

3.2教师自我评价;自我评估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测试。经过客观的、科学的分析以及对各种数据的研究,得出正确的评估。因此教师一定要养成课后做笔记的习惯,对整个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客观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制定针对性的个人发展规划,从而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整个学校教学质量。

教学是一种交流,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知到比较完全知,并把前人认识转化为自己认识的过程。优化教学是对教学过程的改良,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供正确途径。优化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必要前提。课堂教材内容和教法手段的优化为教学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课后评价的优化,是检查课堂教学质量、反馈教学信息的有效措施;它为教师的教学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教师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只有对教学进行不断地改良和发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才能适应现代教学之需要。教学系统化、科学化发展,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优化教学过程是完整课堂教学系统化、科学化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