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钢筋下料方案,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优化钢筋下料方案,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王智,叶建,蒋尔昌

王智;叶建;蒋尔昌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珠海公司东莞分公司;529000

摘要:钢筋材料是建筑工程常用的材料,其性能的好坏将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如何优化钢筋下料的方案,使钢筋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建筑行业重点研究的课题。通过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钢筋的损耗率,来满足日常工程建设施工的要求,同时达到减少资源浪费、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钢筋材料;耗损率;下料方案;企业效益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建筑工程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建筑施工中,钢筋的使用量非常庞大,造价也非常昂贵,因此钢筋下料方案合理与否与钢筋损耗率的大小,可能直接决定了工程建设的质量。由于工程建设的内容不同、钢筋材质的功用各异,因此钢筋的下料方案也是多种多样,合理优化钢筋的下料方案,是提高钢筋使用性能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保证钢筋的存储质量、下料的过程当中注意减少钢筋的损耗,以最小的破损完成更大的施工作业,实现钢材的使用价值,以取得更好的企业效益。

一、优化钢筋下料方案的重要性

(一)钢筋下料的含义分析

钢筋下料是指在制作某一钢筋产品或者产品所需的钢筋材料形状时,在整批钢筋材料中截取一定形状、质量或者数量的钢筋的操作过程。而要想顺利完成这一系列的操作,必须按照以下步骤操作:首先,钢筋下料人员能够看懂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这样才能准确的进行钢筋下料工作。其次,能够计算钢筋下料的长度,掌握钢筋的保护层、量度值以及箍筋调整值等数据。再次依据前面的准备工作,来进行钢筋的剪切和使用。

(二)优化钢筋下料方案的重要作用

钢筋的下料方案是为了获得优质、高效的钢筋材料,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结合库存材料的规格、数量以及每一编号的下料长度,填写钢筋的配料单并进行钢材切割的方案。钢筋下料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第一步,优质的下料方案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因为它不仅提供了建筑工程所需的钢筋材料,同时也对钢筋材料的库存、使用和废料有了清晰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工程施工提供了数据支撑。

二、优化钢筋下料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一)做好优化钢筋下料方案前的准备措施

在执行钢筋下料方案之前,钢筋的存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因为一项工程启动之初,有一个运送材料的过程,而材料在运到施工现场后不可能马上就要投入使用,必定有一个材料的存储过程,因此为了保证钢筋材料的性能降低损耗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合理保存钢筋材料。入库保存的环节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避免钢筋的锈蚀,如果锈蚀的钢筋数量较少,应立即进行人工的除锈操作;当锈蚀的情况非常严重了,就因该立即将这批材料进行降级使用或者直接废弃不用,否则极易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其次,对库存钢筋的出入情况做出详细准确的记载,明确登记入库材料的数量、规格和质量;对钢筋的领取情况进行严格的把控,使得实际的领取量不能超过计划用量。再次,对钢筋材料进行合理的分类,如钢筋直径为12(mm)、16(mm)等合理分配后,在真正的执行下料方案时就会非常的清晰。

(二)影响钢筋下料方案执行的因素

优化钢筋下料方案是对原有方案的一种修改和完善,因而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算精确度因素。钢筋下料方案的执行其实也是一种科学计算的过程,因为建筑工程对钢筋的要求非常严格,其中包括形状、数量和长度都应该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来进行,如果下料方案设计人员的计算能力有限,那么不仅会影响到下料工作的开展,造成钢筋材料的浪费,还会使工程建设得质量陷入危局。第二,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流水阶段的搭接问题。钢筋下料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因此一定要兼顾到工程建设的进度和施工流水阶段的搭接工作,如果下料方案的执行超出了工程建设的进度,那么这些钢筋材料的使用效率就不能完全的发挥出来,也就是钢筋损耗的一种表现。第三,钢筋的弯曲延伸率因素。钢筋的弯曲延伸性能是钢筋的重要性能之一,延伸性能好的钢筋更加耐用,所能承担的建设任务也就越重要。在弯曲时,钢筋的弯曲处轴线长度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其弯曲后的尺寸一定不能超过下料时所需的尺寸,否则这段钢筋就不能发挥作用了。第四,钢筋的焊接点不应该在钢筋构件的最大弯曲处,否则钢筋的承载力就会大大削弱,进而影响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

三、优化钢筋下料方案的措施分析

(一)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的设计图纸进行操作

建筑工程设计图纸是整个建设活动的总纲,而钢筋下料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也不例外。钢筋下料方案就是为了向工程建设提供优质、合格与高效的钢筋材料,只有按照总的建设方针来操作,才能让每节下料的钢筋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也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二)降低钢筋下料的损耗率,提高钢筋材料的性能

钢筋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必须在进行钢筋下料优化时注重钢筋的损耗处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在钢筋材料入库管理的阶段,要做好钢筋的防水处理,以免钢筋发生严重的锈蚀,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其次,做好钢筋的搭接工作。钢筋在建设工程中进行搭接操作对降低钢筋下料的损耗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钢筋作为柱墙使用时,在16以下的可以用捆绑的方法进行处理,16到20的可以采用电渣压力来焊接,20以上的直接采用套筒进行连接;在水平方向上的钢筋下料时,20以下的直接进行绑扎搭接,20以上的进行套筒连接,这样就能发挥钢筋的集体效应,较好的保证钢筋整体的耐力,最大程度的减少钢筋的损耗率。再次,对废料或者短料采用降格使用。一般工程建设过程中,对钢筋的需求量非常大,一些施工人员往往注意使用那些长的、质量过关的钢筋材料,而那些短的、质量稍差的钢筋就以废铁来处理,而没有将这些钢筋材料的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在优化钢筋下料方案时,一定要明确提出“变废为宝”的思想理念,将废、短钢筋进行降格使用,如一段0.5米的钢筋材料难以适应1米的建设需求,但是它可以作为焊接点的材料来使用,这样就提高了材料的使用效率,极大的减少了浪费的产生。最后,钢筋下料时一定要灵活不能太死板,如工程建设需要2.5米长的钢筋材料,而现场有一段3米长的材料,就应该从这段材料的顶部开始截取,而不要单纯为了获取2.5米的钢筋而从中部来截取。这样剩下的0.5米整段钢筋就可以用作其他方面,下料的自由度掌握好也能节约大量的建筑材料,降低钢筋下料的损耗。

(三)优化钢筋下料的形式

钢筋下料的过程也要注意形式方面的优化,如可以采用改接头钢筋下料方式,对梁、柱子之间的钢筋采用焊接的方式而代替绑扎的方式,这就保证了钢筋构件的整体性,同时也减少了绑扎部分所用的箍筋数量;还可以采用长短钢筋配合截取的方式,通过先截取型号相同的长段部分,再来截取短段部分,而不是一味的按照下料表进行截取,适当的变通既保证了建筑工程所需的钢筋量,同时也保证了材料的充分利用,减少成本的无谓浪费,提升了工程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在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只有以高质量的建筑工程才能赢得市场和用户的信赖,而优秀的施工质量是建立在过硬的建筑材料基础上的,而钢筋材料是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通过优化钢筋的下料方案、降低其损耗率、保证材料的性能,才能真正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在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提高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须祯慧.钢筋施工下料配置的优化策略[J].建筑施工,2013(6).

[2]刘晓军.谈钢筋优化下料降低成本[J].价值工程,2012(6).

[3]赖卫海.建筑工程中钢筋分项施工的优化配筋技术[J].江西建材,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