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空间表现的视觉创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8
/ 1

浅谈绘画空间表现的视觉创造

冯超,阮鉴

冯超,阮鉴(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作者简介:冯超,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摘要:纵观西方绘画的发展,由观看方式的不同带来了绘画空间表现的各种可能性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视觉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文章将以“视觉创造”为根本,以绘画空间表现的不同形式为依据,对绘画空间的表现做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空间;正负形;透视;视觉创造中图分类号:J0-05

绘画空间事实上的二维性决定了绘画空间表现的问题本质上是观看带来的问题。在西方绘画史上,不同视觉模式的观看带来不同的结果,却都旨在求真。绘画从再现可见,到描绘不可见之见,都是以视觉感受问询着可见世界。就像色彩传递事物表象,同时也是其本质和意味,在进行绘画空间表现的同时也正在创造着画面视觉效果。在绘画空间表现中,自然的本质和其艺术的“转换”在和谐中相遇。

1平面空间的视觉创造

平面的绘画空间相对西方传统绘画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焦点,更多地则是在两个维度间展开的多焦点或无焦点的表现,平面绘画空间的出现,从绘画的另外一极揭示了绘画的诱人魅力。平面的绘画空间已经放弃焦点透视的方法,转而在平面的载体上经营平面的形象组合。这种组合从马奈的《奥林匹亚》到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已经从压缩的空间进入到了真正的平面形象的塑造,现代绘画正在逐渐消除将人引向现实多变世界的三维空间,走向充满意味又充分发挥主体创造性的平面空间。

在平面空间的视觉创造中要认识到画面出现的空白处与主体具有同等的价值,如果主体称“正形”,那么空白处就称“负形”,并产生出“负形”与“正形”组成的画面构成。空白即“虚”,反之为“实”,可将空间分为虚空间和实空间。其中实空间是组成画面的实体部分,虚空间则是指除此了实空间外的其余部分。

而绘画中的空白部分,则是一种“虚的空间”。对画面上留白部分所产生的虚空间的合理运用应该引起设计师足够的关注。因为它能极大地激发设计师的创作空间和想象力,从而更好地去体会作品中所隐含的精神。

抽象画派大师康定斯基等人发现,在平面的画面构成当中,形体占据主体以后,四周的位置会与形体的关系产生相互作用,引导视觉力在画面上移动,让设计师和观众感受到形体受到的四周空间的压力,以及空间受到的形体的压力。这种视觉上的压力是画面的平面结构产生的,它说明画面的结构能够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力场感受,这种力场感受是传统的视觉的自然空间所不具有的。

2时空空间的视觉创造

时空空间是指时间过程渗入画面,变为可视形象而组合的空间。画面中所谓的时间,是利用构成元素随时间的推移而留下的种种痕迹,在人们心中唤起的对时间的感受。柏格森认为时间只有化为空间形式,比如说,化作钟摆的摆动,才可能被人们知觉;而绘画作品中的时间,正是借助构成元素在空间中的变化而被知觉的。其实早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就有四维空间的雏形,比如古人独有的观看方式而形成的山水画中所运用的散点透视,就是将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山的形象按构图需要、立意需要,统一组织于同一画面中,产生视觉的连续移动或间歇移动,从而表现了四维绘画空间的雏形。法国画家塞尚较早开始以多视点来处理画面空间,塞尚的画作中没有一般意义上的透视法,他的瓶瓶罐罐不符合透视,而是不同视角合一的产物。除了多视角的合一同现,前景和背景似乎处在一个平面上的例子也很多。

3心理空间的视觉创造

受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的影响,绘画将空间观念,从物质的空间转移到心理的主观范围,即意识的空间或心理的空间,使空间的深度不在画面而在精神中。艺术家将空间作为宇宙生命的一种存在,可在作品中将此空间的感应表现出来,也就达到“暗示的空间”。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艺术家经常用引起错觉的写实手法,制造非现实的、荒诞的梦幻空间。

心理空间是空间构成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通过加减视平线和消失点,使画面产生多透视角度,来完成空间的建构。费一事空间在二维空间看似合理,真正展现的却是三维空间的荒诞和对立。艺术家用独特的方式对空间进行了阐述,利用绘画透视的手法来制造矛盾的空间,用合理的假象诱导人们的视点进入到一种循环的怪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可能的世界,并带给人以哲学化的思考。

4结语

绘画空间的表现由传统追求自然深度的幻觉、表现形体的立体形态发展为以绘画本身为目的的“绘画空间”,艺术家组织和表现画面的空间更独立和自由,拓宽了绘画空间表现的思路,创造出丰富、多元的绘画视觉效果。当然,有关绘画空间表现的视觉创造还需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去追寻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瓦•康定斯基著.论艺术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杰克•德•弗拉姆著.马蒂斯论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