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葡萄膜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地震后葡萄膜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陈毓楠

陈毓楠(四川绵阳市中医院眼科621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230-02

【摘要】目的探讨地震后葡萄膜炎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更好的配合治疗。方法对2008年5月13日至2008年11月30日,本院收治灾区39例葡萄膜炎患者于入院24h及出院时分别采用抑郁自评表(SDS)进行测评。结果39例葡萄膜炎患者入院时抑郁发生率56.4%,SDS总分为46.2±18.4;心理护理后出院时,SDS总分为36.1±10.1,低于入院时(P<0.05)。结论有针对性地对地震后灾区葡萄膜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葡萄膜炎心理护理

许多学者认为精神紧张、抑郁、恐惧、兴奋等情绪因素可诱发或加重葡萄膜炎病情。近年研究说明情绪紧张对脑下垂体肾上腺皮质活动是一个有力的刺激,并引起P物质的释放。P物质的受体具有免疫活性。P物质在神经末梢释放时引起邻近组织内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同时释放组胺,使血管极度扩张,并可激活巨噬细胞活动。这是将源于大脑的情绪紧张转为免疫活动,又在靶细胞起反应而成炎症[1]。

此次地震后,我市灾民的不良心理反应导致此病发生较多,并难以治愈。因此,了解患者的心理,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消除心理负担,可促进疾病的康复。为探讨地震后患者的心理因素与葡萄膜炎的相关性及护理干预,我们对39例地震后葡萄膜炎患者的心理及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评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5月13日-11月,本院住院灾区葡萄膜炎患者39例,双眼患者15例,单眼患者24例,其中女性21例,男性18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42.5岁。初次住院26例,2次住院5例,3次住院8例。

1.2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2],该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把20个项目中的各项分相加得到总分,用总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得标准分,以标准分来评定,标准分≥50分即确定为抑郁,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于患者入院24h内予评定,并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出院前再予SDS评定,并进行比较。

2地震后灾区葡萄膜炎患者的心理问题

2.1恐惧紧张兴奋心理:表现为精神紧张、食欲不振、睡眠欠佳,随时担心余震的发生,轻微震动既可刺激其产生逃离心理,自诉每次余震后感“手脚发软”。

2.2焦虑:患者大部分是青壮年,是家庭的“顶梁柱”,由于视力严重下降,以往胜任的工作、职务难以胜任,灾后房屋、经济的损失、家小的安全难以顾及,诸多因素带与其严重的心理负担。

2.3恐惧、抑郁心理因病情反复发作,治疗效果欠佳,地震后居无定所,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对人生失去信心。

2.4因本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由于药物的副作用,患者形象的改变,地震后生活质量的下降等,加重了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部分患者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治疗。

3心理护理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的受灾程度、文化水平、心理压力以及年龄、性别、工作性质等因素采取不同的宣教工作,医务人员尽量随时陪伴病人,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组织患者学习地震知识,教会其应急自我保护能力。

3.2鼓励并安慰患者,增强其信心,尽己所能地帮助患者呼吁社会给予必要的支助,鼓励其及早战胜疾病,重建家园。

3.3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环境,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多与患者交谈,让患者压抑的心情得以发泄。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组织患者多交谈、听音乐,必要时可使用抗抑郁药。

3.4关心、体贴患者,以真挚的感情与他们交谈。帮助患者恢复自信,接受自我形象,鼓励患者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

4结果

39例灾区葡萄膜炎患者入院时SDS总分为52.3±13.4,明显高于国内王春芳等[3]报道的39.46±8.55实施心理护理后,出院时进行SDS评定,结果抑郁发生率38.4%,SDS总分为37.1±10.1,与入院时心理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5讨论

医学心理研究,积极良好的心理因素能够十分有效地促进人的心身健康;反之,消极不良的心理因素则会损害人的心身健康[4]。本调查结果显示:39例灾区葡萄膜炎患者中22例存在抑郁心理,抑郁发生率56.4%。抑郁心理对人体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可削弱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致使免疫功能下降,地震及不断的余震反复发作,恐惧、抑郁心理如不消除,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本组39例患者中2例复发,其余37例明显好转,临床治愈出院。本调查结果表明,通过心理干预,患者抑郁状态明显降低,与心理干预前比较SDS总分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地震后葡萄膜炎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因此,针对地震后灾区葡萄膜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加强心理护理,可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遵医行为,减少药物副作用,预防疾病的复发,对促进疾病康复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中华眼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38.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74-77.

[3]王春芳,蔡则环,徐清.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40例正常人评定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267.

[4]海慧译,艾森克人格理论,国外心理学,19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