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

董新莲

董新莲(云南省大理市凤仪卫生院云南大理671005)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383-01

我科2000—2007年成功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患者14例,抢救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4例,男4例,女10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1岁;11例曾有使用青霉素史,且无不良反应,3例为初次使用。3例发生于皮试时,4例在肌肉注射期间,6例在注射后15min,1例发生于静滴后10min。主要临床表现,首先出现胸闷、心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荨麻疹,继而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嘴唇发绀、大汗、四肢冰冷、烦躁不安、意识模糊、血压迅速下降,其中5例下降至零,9例收缩压下降至75—45mmHg,舒张压下降至45—30mmHg,经积极抢救,2—6小时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2典型病例

患者女,17岁,因化脓性扁桃体炎来门诊就诊,需注射青霉素。皮试后约10min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感心慌不适,立即平卧,测血压68—34mmHg,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15min后症状未缓解,又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但症状继续加重,呕吐加剧,伴有腹痛,呼吸困难,紫绀。即给氧,静推50%葡萄糖注射液40ml加地塞米松20mg。经以上处理症状仍无缓解,血压迅速下降至零,出现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弱,处于休克状态。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肌注非那根25mg,并迅速开放两条静脉通道,给予阿拉明40mg,地塞米松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内静滴。经积极抢救,对症处理,血压迅速恢复正常。

3护理体会

3.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切观察反应。用药前首先询问过敏史。为了便于对照观察,皮试结果应由执行皮试者观察。如门诊病人,注射后留观30min,注意观察皮试后的反应,对患者出现的任何不适都应提高警惕,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紧急抢救的一切准备。静脉滴注青霉素者,经皮试无反应后,应先缓慢静滴20min,无不良反应后加快滴速。

3.2及时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患者,病情发展迅速,特别是对青霉素超敏反应者,来势迅猛,能否及时、有效而正确地抢救,关系到病人的生命,要做到分秒必争。护理人员要头脑冷静,忙而不乱,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l,然后迅速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内,给予有效的氧气吸入,并通知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及时开放1—2条静脉通道,根据病情变化给予升压及抗过敏治疗。要认真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的发展,做好抢救的详细记录,使用过的安瓿要保留备查。护士在进行各种抢救措施的同时,要注意病人的心理反应,稳定病人的情绪,做好家属的安慰工作,使他们有安全感,很好配合抢救。由于抢救得力,14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患者均抢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