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思考

孙亚东崔捷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天津300401

摘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和现状,着眼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思路的思考,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

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但处于农村范围内的人口比重依然较大。从绝对数量上来说,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依然是重中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尤其详细论述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理念,提出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

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的和谐稳定。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和特点

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投入和力度,尤其是“美丽乡村”、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农村垃圾和污水专项治理、县城和重点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实施,使农村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由于长久以来片面地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积累较多。

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一些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上不够重视,更有一些地方因为经济效益,把环保不达标、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恶化。同时农民自身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地质量下降,破坏了生态平衡,更为严重的是畜禽养殖业无序发展,动物粪便随意堆砌排放,污染严重。

2.城市污水及污泥威胁农村生态安全

县城污水处理设施普遍完善,但由于污水管网建设不足或雨污分流改造缓慢,依然有相当一部分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进一步造成农村水系污染和黑臭水体的形成,污水厂污泥处理不当又造成新的农村水污染和固体垃圾污染。

3.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及收集体系薄弱。

绝大农村部分地区依然没有建设基本的污水处理设施,甚至排水及收集管网也没有,依然是生活生产污水随意排放,不仅使农村人居环境很难提升,更是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污水量逐年增加,总污水量、污染物总量甚至超过城镇建成区,其带来的生态环境威胁不容忽视。

4.垃圾收集系统完善,处理系统薄弱。

县城、建制镇、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基本能实现有效收集和运输。但就整个农村地区来说,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严重缺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农村生活垃圾只是简单收集,然后运输到更偏远的地方堆放,如果这些被收集的垃圾不处理或处理不当,经雨水浸泡,依然会对农村水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尤其是对缺水的北方地区来说,这种问题会更加突出。

5.大气污染控制需进一步强化。

尤其是北方农村地区,很多地区依然以秸秆为燃料,冬季取暖依然以煤为主,是造成北方地区冬季严重雾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6.村容村貌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些错误观念认为,农村就应该“脏乱差,老破旧”,有的农村地区自身也持有这种观念。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从个人角度考虑农村面貌没有改善的必要。但农村地区依然是我国最广大的地区,农村依然是我国地域划分的基础。农村人居环境面临的这些严峻挑战,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本思路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原则。

1.综合整治,连片打造。

坚持从典型示范向集中连片改造提升转变,坚持“抓点、带线、促面”,通过扩点成片及新建片区,充分发挥规模治污的聚合效应,有序推进,逐步形成以点带面、全域推进的工作格局。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确定不同地区的具体目标、重点、方法和标准。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和创造性,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

3.循序渐进,规划先行

要求各地区组织编写村庄发展规划,并论证规划的可行性、实施性,不得随意修改。通过规划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内容和建设进度,确保不重复建设和相关设施区域共享,循序渐进的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突出重点,强力治污

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中之中是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这是影响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推行县域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在建立农村垃圾污水收集设施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

5.强化科技,创新机制

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的引入可以大大加快治理进程和提升治理效果。同时创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机制,政策予以倾斜,允许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领域机。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几点建议

为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效果,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治提升。

1、建设农村污水收集处理体系

临近县域及开发区、工业区建成区的村镇,加强管网建设,全部纳入以上各区域已建成污水处理厂辐射区;距城镇较远、居住分散的村庄,加快农村生活供排水、旱厕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活污水进行相对集中收集,采用适宜方式进行处理。

2、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系统

继续在垃圾分类收集系统的建立方面加大投入。部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已初具规模,目前需要从全县域考虑,实现统一管理,全面覆盖。主要建设内容是新型垃圾处理系统的建立,以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最终目标。

3、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

除了进行环境保护整治外,探索农村建立社区化管理、城市小区化管理、保洁制等制度,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使村民生活“田园化”,使农民进一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4、规范农业生产和畜禽养殖业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节约集约使用土地。科学引导农业生产用药用肥,严控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确实降低农业生产和畜禽养殖对农村环境的破坏。

综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中,也是夯实农业基础,提升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关键任务。

参考文献:

[1]2016年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Z].2016,9

[2]河北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方案[Z].2016,5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Z].2014,5

[4]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管理政策不足及对策[J].2014,6

[5]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研究[J].2015,8

作者单位:孙亚东,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崔捷,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年度基金项目,课题立项编号:SQ17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