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模式的转变与科学思维方法

/ 1

医学模式的转变与科学思维方法

王慧

王慧(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1-0271-01

“医学模式”是一个理论概念,是指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总的看法。医学模式是医学实践的产物,一定时期的医疗卫生必然显示出某种模式或特征。医学实践与医学模式的互动关系是医学发展的动因之一,医学实践的重大突破是新的医学模式形成的关键因素。同时,医学模式的主观基础是思维方式。系统方法和还原方法是融汇于医学发展过程之中的两个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的变革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方面。

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了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重大影响,从而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即现代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不仅是由各个器官组织组成的有机实体,而且是具有各种复杂心理的社会成员。许多疾病并不是细菌、病毒或各种理化因素引起的,而是根源于有害心理、社会因素。

当我们将疾病与健康的研究以实体为中心转向以系统为中心,特别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复杂大系统为中心,就必须采取系统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方法就是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形成的新时代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方法注重从整体的综合论、透视论去研究系统的动态变化,侧重研究系统的性质和关系。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健康和疾病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由相互关联的生物、心理、社会三大子系统构成。在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上,要意识到生命机体的多层次性、整体性和目的性。疾病不仅是细胞自身的生物学行为,而且是机体细胞与内外环境相互关系失调的结果。医学不仅要研究生物系统本身,而且要研究生物系统与外界的物质、信息、能量交换。否则,就会停滞于生物模式而无法解释当今的各种复杂疾病。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务工作者在科研和临床工作中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将系统论、整体观引入工作中,全面、综合、整体地看待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在科研上,摒弃单因单果论,树立多因多果论和非线性决定论。既重视实验分析研究,又重视理论综合;既从微观角度分析,又要从宏观角度分析。不仅从细胞、遗传基因、生态因素及行为等方面研究,而且要以系统的思维方法为指导,将不同层次、不同要素的数据、结果连贯起来考虑。在临床工作中,真正领会健康的含义,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落实到工作中。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从系统论的角度,综合生理、心理与社会因素全面分析,并与涉及某病的相关学科协同作战,提出有利于病人的综合治疗措施。

在医务工作中运用系统论、整体观等科学的思维方法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哲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科学的思维观念,树立系统、辩证的思维方法。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待临床工作和科研活动,为人们的真正健康(躯体、心理、社会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