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营销全业务基础和过程管控,提高台区线损治理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强化营销全业务基础和过程管控,提高台区线损治理效率

王飞王励浩岳亮李学坤张晓宇刘豪

(国网阿克苏供电公司新疆阿克苏市843000)

摘要:台区电损是变电站常见的问题,分析来看,线损的出现除了台区自身的原因外,主要还是人为原因所致。因此,推行线损精益化管理,强化台区运行细节管理和流程管理,有助于克服人为因素导致的线损操作问题,提升台区线损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供电企业;台区线损;合格率

电力网的电能损耗就是指供电企业提供的电能,通过电力网进行输送、变压、配电等,在这期间产生的损耗,简称为线损。线损率指的就是电能损失率,是衡量供电企业综合技术的一个标准,提高线损管理,降低台区线损,严格将线损率控制在2%―10%之间,是每一个供电公司的必要工作。

1为什么会产生线损

1.1电阻原因

电阻是电路中的必然存在,在电网进行电能传输的时候,电流需要穿越电阻带来的阻碍,才能进一步流动。这极易引发导电体出现升温、发热现象,由电能转换成的热能,散发在导体周围,进而产生了线损。这种因为电流受到导体阻碍作用而产生的损耗,被称为电阻损耗,它会随着导电体中电流的大小进行变化,因此又称为可变损耗。

1.2磁场原因

在交流电路中,当电流通过电气设备的时候,会建立并维持一定磁场,以此来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带上负荷做功。由于磁场的作用,会使电气设备的铁芯中发生涡流和磁滞现象,导致电气设备中的铁芯升温、发热、产生电晕,进而产生电能损耗。这种损耗不会随着电流的大小进行改变,它只受设备接入的电网电压等级的影响,因此被称为固定损耗。

1.3管理原因

供电企业的电力管理部门由于工作失误导致的电能损失,被称为管理损耗。例如,用户违章用电、窃电,计量表计配备不合理,修校调换不及时,造成误差损失;营业管理松弛造成抄核收工作的差错损失等,这些损耗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管理部门管理不当而产生的,因此被称为管理损失。

通常情况下,损失的大小是受电网电压,功率因数,电流密度,电阻系数,导线长度限制的,配电变压器损失大小受功率因数的影响,空载损耗,电网电压,工作电流,线圈电阻,计量损失大小受互感器误,表计误,故障误,二次线损,表计损耗的影响。管理损失还存在故意的损失现象,例如人情电、权力电、关系电、无意损失如窃电漏计电能量等。

2提高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的对策

2.1精益基础工作。

前面提到过,台区线损问题多由人为原因所致,诸如“变与户”对应的资料统计、及时补充更换、超标质量、月度季度电损率记录等常常影响到台区管理。根据电力行业经验,失去详细精确的台区数据资料支撑,任何台区线损统计都是无源之水,台区管理必然陷于混乱。我们以通过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取得实效的某供电局为例。该供电局从细化台区基础资料入手,精益基础工作,具体做法是首先厘清台区变(压器)与户(表)关系,确保户变关系一一对应。户变关系的明确有助于台区线损准确统计,也能为后续准确分析,及时整改提供保障。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该供电局制定了分季度台区线损控制目标,对负线损和高线损台区制定了阶段性清理计划,对台区户变关系定期进行核对,始终确保户变关系的一致性。其次,严格要求电网异动后24小时内必须完成各信息系统挂接信息的调整,防止出现挂接异常造成线损超标问题。

2.2确保线损数据客观真实。

电力运行数据对台区损耗有着直接的影响,从精益化角度上看,只有确保电量统计的客观真实,分变台区线损管理才能体现出意义和价值,整个台区线损管理秩序才能健康平稳。电力运行的相关数据统计是个复杂系统的工作,涉及到相应的管理体系标准、事中监督等。我们还以该供电局做法为例,该供电局为确保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探索建立了操作有标准、执行有规范的管理体系,强调标准管理、科学管理,坚持效率与效益的管理原则。一是利用技术手段提高计量的准确度,确保基础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如利用CSM系统开展计量异常巡检。通过安装CSM杀毒软件系统,实现台区关口表电流、电压等参数数据的全天候监控,以及对来自互联网病毒信息的防范,大大提高了台区关口表的计量装置损坏或接线差错故障监测与事故排查能力,从而明显降低了系统故障率。二是利用低压集抄系统数据采集功能,对台区供电用户进行普查,避免台区错载现象,确保台区线损数据准确。所谓的低压集抄系统数据采集是采用电力线载波方式将台区内的低压用户表计的数据上传给集中器,集中器定时通过网络表将数据上传给主站,主站通过系统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通过该系统既能大大降低检查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还能确保数据的正确率。三是降低供、售电量统计的周期差异影响。该供电局做法是提升月末抄见电量比重,以简化统计次数,降低误差率。另外,通过推出公用线高压线损和低压线损两级分析模式来消除抄表时间调整对线损分析带来的影响。两级分析模式建立在每月对公用线台区关口表实施两次抄表的基础之上,两级线损统计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呼应。

2.3确保后续的整改落实到位。

精益化管理的思想包括建立线损分析、查找问题、落实整改、评估考核的一套体现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而这其中,核心一环就是整改必须达到实效,防止机制运行中断,这也是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的题中之义。具体做法一是定期进行线损分析。如该供电局针对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问题导致线损升降的问题,采取措施将变压器低压出口的三相负荷电流不平衡度控制在10%以内,干线与主要支线始端的电流不平衡度不大于20%,中性线的不平衡电流不超过变压器低压侧额定电流的25%,减少因三相负荷不平衡造成的计量误差,从而降低线损。二是落实整改,突出重点。在分析查找出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后,有重点地采取针对性的技术降损和管理降损措施。在技术降损方面,重点加强低压网络规划、改造台区布局不合理、线路过长、负荷密集的配电台区、降低配电损失等的改造。考虑低压负荷季节性变化较大的特点,严密监测换季和负荷高峰期电力运行情况,对三相不平衡线路及时调整和转移负荷;开展配电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工作,对于有两台配电变压器的公用低压台区,在负荷低谷时实行单台运行;逐年实施低压无功补偿改造工程,逐步提高公用变压器的功率因数,减少配电损耗;在管理降损方面,重点加强违章用电整治和反窃电工作力度。建立线损异常情况常态检查机制,把降损、堵漏、防窃电列为用电稽查工作的重点。通过线损分析,对高损台区运用自动化系统监控,不断收集积累系统证据,同时结合现场观察,开展细致的计量检查、防窃电检查等多项专业检查。同时,通过对易发生私搭乱接、违章窃电的地区进行用电秩序专项治理,逐步规范秩序,确保取得降损综合整治效果。三是建立事后评估机制。有效控制管理要实现精益化,事后评估程序不可或缺。还是以该供电局做法为例,该供电局制定了台区线损绩效管理制度,实施了台区线损考核以及过程控制考核,将台区线损绩效考核权上收到供电局层面,由供电局线损管理领导小组对未完成指标情况进行月度和年度的考核。各车间根据供电局考核情况逐级分解到责任班组,落实到责任人。建立分级考核管理机制不仅能对工作流程的规范、工作措施的落实达到检验目的,还能通过任务分解的形式真正确保各项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3结束语:

要通过对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加强,进一步的节约由于电力损耗造成的电力能源,不但保护了环境,节约了能源,还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建设。对于提高台区线损合格率,这是一个需要强大技术支持的工作,既要保证耗能低,又要有经济性。因此,供电企业要充分发挥技术部门的作用,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解决线损的耗能问题,提高线损合格率,节能降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熊伟,朱有产,赵德利,赵秋冬.基于VS.NET平台的线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3(4).

[2]吕冬,刘学国,李林川,孙伟.以SCADA、GPS为基础的电力系统实时网损计算[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5).

[3]丁心海,罗毅芳,刘巍,施流忠.改进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的几点建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