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职学历教育专业与课程设置之管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农村中职学历教育专业与课程设置之管见

潘国前

潘国前(三都县职教中心贵州黔东南558100)

摘要:研究农村中职学历教育要更多地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下功夫。专业设置要在政府统筹、行业(部门)参与,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和区域产业结构情况,在“专业不宜过细”的原则指导下,先做好学校专业建设规划、论证工作,然后由教育行政部门监督学校组织实施。要以对国家、家长和学生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按照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目标开设课程。

关键词:中职专业课程设置

我觉得研究农村中职学历教育要更多地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下功夫,把农村中职学历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融入到当地产业链中去,使农村中职学历教育实实在在成为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地方性特点历来被大家所认可,但在现实中又常常被忽略。纵观农村中职学历教育30年的发展历程,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中职学历教育在中华大地应运而生,几乎县县都有一所中职学校(职业高中),那时候中国还是搞计划经济,学校开的多是涉农专业,可课程呢,数、理、化、文、史、地、外样样齐全,专业课仅相当于普通高中的副科。到后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几乎校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这对农村普及计算机应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可学生就业就不尽如人意了。再到后来,打工经济热火朝天,成为农村农民脱贫致富的法宝。在城市用工企业的“引导”下,各校开设的专业五花八门,课程设置计划成为摆设。尤其是近年来在半工半读和顶岗实习的引领下更是乱套,学校成了企业招工的中介机构。目前我国农村中职学历教育很多学校办学只看办学规模,不看教学规律,只顾企业需求,不顾自身发展,客观上缺乏必要的统筹规划,导致了学校专业设置无序混乱,课程教学计划成为摆设,教育教学质量严重滑坡。

去年教育部等部门出台《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指出:“农村职业教育要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农村中职学历教育自身首先应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主抓手,根据县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指导学生就业和创业为导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的办学目标,理顺专业和课程设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

一、专业设置

农村中职学历教育专业设置要在政府统筹、行业(部门)参与,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和区域产业结构情况,在“专业不宜过细”的原则指导下,先做好学校专业建设规划、论证工作,然后由教育行政部门监督学校组织实施。

1.专业不宜过细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职学历教育既不是单纯的专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单纯的职业技能培训,而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毕业后有较广的就业途径和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我认为中职学历教育专业设置不宜过细,应该注重考虑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开设专业。建议农村中职学历教育开设农学、林学、畜牧兽医、乡村旅游、工业等专业。其中农学、林学、畜牧兽医三个专业主要是为县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培养高素质乡土人才;乡村旅游专业主要为县域现代服务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人才;工业专业主要为工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学制结构:一、二年级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职业理想,让学生对自己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具体做法是:如果学生毕业后要到企业去就业(打工),学校可先联系相关企业后,根据企业用工岗位情况与企业一起对学生进行岗前技能教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然后通过考试由企业择优录用。如果学生毕业后要回乡创业,学校应根据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项目选择、项目规划和论证等,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2.政府统筹

省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家有关职业教育政策规定和本省产业结构情况,明确地(州、市)、县两级人民政府的职业教育责任;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及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地(州、市)级人民政府要组织相关行业(部门)成立职业教育协调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农村职业教育,合理整合各县(市、区)职业教育资源,规划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布点;地(州、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本级政府统筹规划的指导下,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各县、校对政府规划的实施。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在规划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同时要把所需的各类初、中级实用技术人才进行预测规划;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县、乡两级政府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中所需的各类初、中级实用技术人才的规划情况会同县级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对本县中职学历教育专业设置进行规划,再由县级人民政府召集相关行业(部门)研究审定后,报地(州、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施。

二、课程设置

就目前的情况看,在“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的引领下,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把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混为一谈的现象相当普遍,认为学生进学校就只是学一技之长,导致目前很多学校教育教学混乱,德育课和文化基础课成为摆设,专业实训课又由于设备和师资问题,想重视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我们农村中职学历教育的决策者们就抱怨投入不足、设备简陋、教师动手能力差等,然后就想出办法:实施教师培训计划和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等办学模式来解决问题。实施教师培训计划我十分赞同,可顶岗实习和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就不敢恭维了。因为我觉得顶岗实习和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虽然可以解决目前学校的设备和教师问题,却有悖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办学要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不去,学生到企业去就业职业技能不怎么样,还耍小孩子脾气,对企业无理要求多,对学校埋怨多。学生能回乡创业的少之又少,据我了解近年来很多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回乡创业的几乎为零。导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混乱无序,老师不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学生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学一技之长是不可否认的,可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不是单纯的职业技能培训,它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建议我们农村职教人要以对国家、家长和学生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按照提高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目标开设课程。要以“教学生学会做人,重视德育课;教学生学会做事,重视专业基础课;教学生学会学习,重视文化基础课”为原则,按照“三重并举”的要求,认真研究三类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开设、教学时间安排等来编写教学计划。我的个人意见是:德育课教学时间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学期,每周安排4到2课时;教学内容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国家政策(含国情、省情、县情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经营与管理,择业、就业和创业指导等;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和就业观,为学生择业、就业和创业打下思想基础。专业基础课,包括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其中专业理论课教学时间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学期,每周安排12到8课时,专业技能课第一学期每周安排2课时,第二学期每周安排2至4课时,第三学期每周安排4至6课时,第四学期每周安排6至8课时。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应以实用性、基础性和灵活性为原则,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毕业后参与相关行业就业的竞争能力和为学生今后创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文化基础课教学时间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学期,每周安排12课时,教学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五、六学期应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证,安排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参与专业实习,组织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复习迎考。

总之,农村中职学历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要生存和发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根本。以上是本人的一点粗浅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