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立体定位对低年资医师提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支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B超立体定位对低年资医师提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支持

卢立寰

卢立寰

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537200

摘要:目的对B超立体定位对低年资医师提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支持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需要进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B超引导定位进行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体表定位进行静脉穿刺置管。上述操作均由我院低年资医师进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此外,观察组1例发生血气胸并发症,对照组5例发生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B超定位在颈内动脉穿刺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提高低年资医生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了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B超定位;颈动脉穿刺;置管

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的抢救、长期大量静脉输液、全胃肠外营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且该项技术对操作者的经验要求很高[1。2]。传统多采用体表定位进行颈内动脉穿刺,具有极高的并发症如气胸、动静脉损伤、神经损伤等,因此多由高年资的医生来完成。如果再遇到依从性差的患者,操作风险及失败率也随之升高[3.4]。B超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利用B超定位后再进行中心静脉置管,临床效果满意,是低年资医生手术成功的福音[5.6]。本文对B超立体定位对低年资医师提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支持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选取的60例需要进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均于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且所有患者的手术操作均有低___________年资医生进行。观察组30例患者,其中男15例,占50%,女15例,占50%,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48.4±2.5)岁;对照组30例患者,其中男12例,占40%,女18例,占60%,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46.4±1.5)岁。且所有患者均选择右颈静脉入路。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等进行分析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置管方法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肩下再垫以枕头,头向左侧偏。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B超立体定位的方法进行颈内动脉置管,现在拟穿刺点处做标记,皮肤经常规消毒后,使穿刺枕头与皮肤成15°-30°角后依据B超进行定位后,刺入颈内静脉后,回血顺利后,放置J型导丝,扩皮后留置静脉导管,导管放置4~6cm,拔出导丝,固定导管,整个手术完毕。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体表定位进行静脉穿刺置管,穿刺点定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以及锁骨组成的三角顶点,常规消毒、铺巾,当穿刺针与皮肤约15°向同侧乳头方向穿刺,负压进针,缓慢进针到出现刺破血管壁的落空感,并可见暗红色静脉血涌进针管,即置入J型导丝,拔出穿刺针后扩皮,顺导丝置入导管4~6cm,拔出导丝,固定导管,整个手术完毕[7]。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从穿刺皮肤到进入颈内静脉的手术穿刺时间、一次即穿入颈内静脉的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且所有患者均给予术后3天的观察。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标准。

2结果两组患者的具体手术情况见表一。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此外,观察组1例发生血气胸并发症,对照组5例发生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具体见表二。

表一两组患者的具体手术情况

组别n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并发症人数

观察组3028(93.3%)29(96.7%)1(3.3%)

对照组3022(73.3%)24(80%)5(16.7%)

表二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并发症组别n穿入动脉血肿血气胸

观察组30001

对照组30221

3讨论

颈内静脉置管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传统多以体表定位为主要穿刺置管方法,由于颈内静脉的解剖变异较大,因此盲探易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的会因空气栓塞而致死,因此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以此降低相应的风险,一些低年资的医生不易进行此项手术操作。随着超声技术的成熟与发展,给低年资医生在此项手术上开辟了良径,应用B超立体定位,将需穿刺段颈内静脉走行完全标注于体表,变为“可视”血管,并发症发生明显减少,且所需设备、操作简便易行[8.9]。

本文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B超引导定位进行静脉穿刺置管,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显著优于体表定位进行静脉穿刺置管的对照组30例患者,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此外,观察组1例发生血气胸并发症,对照组5例发生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且在手术中如果患者依从性差,配合困难,以及因颈短,致操作空间受限时,应及时改变穿刺置管途径,以锁骨下静脉为宜,因为该途径有解剖变异小、易暴露、易护理、患者受限少及长短期立卧位均可携带导管的优点,但是在操作难度上较颈内静脉穿刺大,超声定位或引导,可弥补以上___________缺点,以免在操作困难时,反复多次穿刺,造成血管、神经损伤等。综上所述,B超定位在颈内动脉穿刺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进路线清晰,高效、准确、安全、省时的优点,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降低特殊体位深静脉穿刺置管风险的有效措施。同时还能显著提高低年资医生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了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10]。

参考文献:

[1]张俭,招煦杰.三种不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的临床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4):763-764.__

[2]赵柏松,孟凌新,邢准等.超声引导在患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9):891-893.

[3]聂丽霞,刘保江.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2):155-156.

[4]许荔,何志安.超声引导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困难时的应用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6):1047-1048.

[5]梁勇升,唐培佳,谭冠先等.超声定位在小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7):695-696.

[6]张龙新,林传涛,陈小琳等.超声引导技术在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2,09(6):491-494.

[7]荣健,叶升,吴静波等.B超引导定位和体表定位在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8):199-200.

[8]张艺泷,米卫东,于德江等.超声体表定位用于颈内静脉中路穿刺置管的实用性观察[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33(5):479-484.

[9]王成银,王颖,魏生明等.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肝素盐水封管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02,8(7):654-654.

[10]段美芹,陆美华.血透长期置管并发感染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4,10(11):1046-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