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缓冲器进气管角焊缝疲劳裂纹机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一台缓冲器进气管角焊缝疲劳裂纹机理分析

李俊锋史万义

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检测研究院新乡分院453000

摘要:我国化肥企业在制造尿素过程中,多数采用多级压缩技术,将常压介质CO2提升到规定压力进行化学反应,缓冲器作为主要设备,因设备结构设计原因,导致实际生产中,缓冲器进气管角焊缝出现疲劳裂纹。本文试分析其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从而企业在实际生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缓冲器进气管角焊缝疲劳裂纹机理

我国化肥企业在制造尿素过程中,多数采用多级压缩技术,将常压介质CO2提升到规定压力进行化学反应,缓冲器是压缩车间的主要设备,2015年6月15日在某化工有限公司压力容器定期检验中,发现一台缓冲器进气接管角焊缝多次私自补焊,长度约160mm,焊脚高度6.8mm,无相应的修理资质和相关告知手续。

一、设备基本情况

该设备产品编号1146-7,由沈阳气体压缩机厂设计,图纸丢失,图号不详,辽阳金属结构厂1991年10月制造,1997年7月投入使用。主体结构形式为球形,容积0.07M3,内径520mm,高995mm,设计压力2.97MPa,设计温度100℃,材质为1Cr18Ni9Ti,介质为CO2,球体壁厚为12mm,进气口接管壁厚8mm,直径89mm,长度475mm,实际使用18年。(附图)

二、设备的检验情况

该缓冲器在压缩机上方并且紧邻压缩机,随压缩机呈周期性低频振动,故初步判断为因机械振动疲劳而产生的机械疲劳裂纹。后经内窥镜检查内表面,接管和球体连接处有磨损损伤,内表面粗糙不平,有一条微型沟槽长度8mm,最大深度约1.3mm,焊接部位几何形状不整齐、不连续导致应力高度集中。疲劳裂纹断口附近存在两个明显区域:一个是裂纹聚集和扩展区,一个是最终断裂区,压力容器的应力变化周期较长,裂纹发展缓慢。有些纹路比较清晰,可以依据纹理的走向找到裂纹的起始点,裂纹的起始点和断裂口其他地方的形态不同,起点的位置往往是应力集中的地方,通常出现在容器内壁接管角焊缝,焊接时容器内的高压、高速的气流导致的磨损、冲蚀等地方。

三、疲劳裂纹有别于其他损伤模式的特点

由疲劳损伤导致的容器破裂,往往观察不到明显的塑性变形,直径没有明显变大,壁厚也没有减薄。这和塑性变形、腐蚀破裂完全不同,在疲劳破裂发生的部位,通过仔细观察,会发现存在疲劳裂纹。疲劳裂纹分布在容器局部应力集中位置,在容器使用中,在应力集中部位容易产生微裂纹,这些微裂纹在设备周期振动和高压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发展并最终形成宏观裂纹。在此过程中,压力容器内的总体应力水平并不高,金属材料仍处于弹性范围内,所以疲劳损伤时容器外观不会有肉眼可见的变形。

四、疲劳裂纹的机理

设备或构件在振动载荷、或不稳定流体等动态载荷作用下,引起了交变应力,由于载荷和环境侵蚀的联合作用,会产生微小的裂纹源,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扩展,裂纹的尺寸逐渐扩大,金属结构的剩余强度逐渐减少,最后导致贯穿性断裂。疲劳裂纹的萌生从宏观上而言,总是起源于应力集中区、高应变区、强度最弱的金属基体,以及工件结构拐角、加工切削、焊缝熔合区、腐蚀坑等区域、从微观而言,可分为滑移带开裂、晶界开裂、非金属夹杂与基体界面开裂等三种。

五、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1、塑性钝化模型

裂纹尖端在循环性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出现尖锐化、钝化、再尖锐化的过程。在加载的应力时,尖端处的应力达到峰值,促使裂纹尖端处的金属裂纹张开位移COD数值急剧下降,尖端处承载面积变大,裂纹尖端钝化;在相反载荷(或卸载)的另一个应力循环周期,裂纹面被压在一起,部分金属折叠在一起。使裂纹尖端重新出现尖锐化,金属裂纹张开位移COD数值陡然上升,金属尖端不断向纵深扩展。这一过程中尖锐→钝化→再尖锐化不断重复出现,直到裂纹尺寸达到临界尺寸ac。描述疲劳扩展模型还有裂尖滑移模型、极限值模型、再成核模型和位错模型等。

2、裂纹扩展速率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即a.第一阶段低速率裂纹扩展期b.第二阶段中速率裂纹扩展期c.第三阶段高速率裂纹扩展期等。

影响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因素有a.平均应力b.应力条件c.加载频率d.温度e.介质环境f.结构和几何形状h.材质微观组织等。

六、疲劳裂纹产生过程和危害

A.具有初始裂纹或结构缺陷的构件,即使这些初始裂纹或结构缺陷未达到失稳扩展的临界尺寸ac,但是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也会逐渐扩展,导致开裂。B.对于没有宏观裂纹的构件,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也可能萌生裂纹,最后逐渐扩展,导致开裂。疲劳裂纹产生的过程复杂,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裂纹成核阶段

交变应力作用→滑移→金属的挤出和挤入→形成微裂纹的核

B.微观裂纹扩展阶段

一旦裂纹成核,就沿着滑移面扩展,这个面与主应力约成45°的剪切应力作用面,深入表面,形成非单一裂纹的裂纹集中区。

C.宏观裂纹扩展阶段

裂纹扩展方向基本上与主应力垂直,为单一裂纹,一般裂纹长度为0.01mm到裂纹临界尺寸ac之间,逐渐扩展为宏观裂纹。

D.瞬间断裂阶段

当裂纹扩展到裂纹临界尺寸Ac时,产生失稳扩展而很快断裂。在疲劳宏观断口上往往有两个明显区域,即光滑区域和颗粒状区域。因为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的表面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时而压紧,时而分开,多次反复,就形成了断口的颗粒状区时最后突然断裂的。

因此,疲劳开裂的应力远比静载荷破坏应力低,而且疲劳破坏撕裂处一般都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减薄,对工程结构的安全危害最大,这是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去努力识别和防患未然的。在各种机械部件断裂事故中统计表明,大于80%是由于疲劳失效引起的,应引起充分重视。

七、承压设备损伤模式识别中(GB/T30579-2014)容易产生机械疲劳裂纹的装置和设备

A.减压阀、流量调节阀附近的设备和管道。

B.辅助或连续备用的但间断工作的设备,如辅助锅炉。

C.水洗涤系统:温度周期性变化的设备,如急冷喷嘴。

D.离心泵和压缩机:转轴、出口和入口管道、缓冲器的接管和焊接接头;

E.其他可能引起的共振的设备和管道。

F.使用中每日循环的设备,如吸附器、焦炭塔等。

八、检验结论和相关改进措施

根据检验情况,依据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的相关要求,出具不符合要求报告,安全状况等级评定为5级。

相关改进措施是优化图纸设计,对压缩机设备的基础固定牢固,地脚螺栓固定应符合标准要求,采用加强支承和减振设施来消除或降低振动的影响,在进气管安装支撑板和加强筋板或缓冲装置等。

参考文献:

[1]承压设备损伤模式(GB/T30579-2014)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强天鹏压力容器检验中国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协会

[3][英]R.W.尼柯尔斯压力容器技术进展-1缺陷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

[4]伍颖断裂与疲劳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5]谢亚东压力容器使用管理与安全运行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