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临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临床治疗分析

刘江

刘江(宜宾市第二中医医院644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具体方案及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医师对53例COPD病患实施中医诊断以及辨证治疗,以肺通气功能的改进,以及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变化为指标,观察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各类症状急性发作次数为0次、1次和2~3次的例数分别为33、12、8,相较于治疗前,肺功能FEV1以及FEV1/FVC的百分比均显著升高,治疗显效20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91%。结论COPD病症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各类症状,帮助患者恢复肺通气功能。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175-02

COPD疾病简称为慢阻肺,此类病症作为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当前时期临床治疗中非常普遍,主要威胁人体肺脏健康,也可使肺外人体系统受到损害,为患者生活质量与劳动能力造成了极大破坏,病情严重者会造成患者残疾或死亡[1]。临床研究显示COPD病症发病缓慢,呈进行性的发展,致残率及死亡率高,但是可进行预防以及治疗,在其防治方面,中医学理论具有尤为显著的疗效[2]。为进一步提高中医理论在治疗COPD中的疗效,我院选择53例病患实施了中医诊疗临床研究,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3例患者为我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间收治,男26例,女27例,年龄分布于51岁~84岁之间,平均为72.6岁,病程为2年~29年,由中医临床医师根据COPD中医临床诊断标准及自身经验为患者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未合并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气道阻塞、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病症。

1.2方法53例患者在确诊入院之后,临床医师根据诊断结果,为患者进行内服汤剂、外敷药物、雾化含剂治疗。内服汤剂为活血化瘀方,加入当归、地龙、川芎、红花各10g以及桃仁、赤芍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外敷药物为适量的麻黄、葶苈子、杏仁、苏子、白芥子、冰片、细辛,研磨成粉状,过筛并以蒜泥、姜汁、蜂蜜进行调和,成糊状后,外敷于患者的肺俞、肾俞、风门及足三里四个穴位,并使用纱布和胶布进行固定,时间为3h~6h,观察患者敷贴部位起泡状况,使其控制在稍稍起泡但不破裂的状态,隔日1次,若患者疼痛难忍、局部溃烂、症状急性发作,应立即取下药物,并进行急诊救治。雾化含剂治疗为陶氏等菖蒲雾化剂,包括菖蒲、丹参、郁金、半夏、黄芩、防己。

1.3疗效评定观察患者症状(比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急性发作的次数、程度以及持续时间,计算第一秒用力肺活量所占预计值(FEV1)以及其所占总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根据观察结果,将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以及有效、无效三类。显效为各类症状显著减轻,且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患者体力增强、呼吸功能畅通;有效为各类症状稍有减轻、次数有所减少,气短的问题稍微改进,体力保持或者略有增强;无效为不符合上诉标准。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16.0分析处理本组数据,治疗前后比较进行t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本组53例患者的治疗如表1所示,接受治疗之后,患者各项症状的急性发作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各类症状急性发作状况为0次的33例,比例为62.26%,FEV1以及FEV1/FVC两者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达84.91%,本次治疗效果显著。

表1患者各项治疗情况(x-±s)

注: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差异P<0.05

3讨论

COPD疾病临床研究显示,外界环境中的温度、湿度以及风速变化,均与其病症存在密切联系,认为该病症多由支气管哮喘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症状触发,中医学理论则认为肺、脾、肾各脏腑气虚以及痰凝水阻、血瘀阻滞是该病症发病的主要病因,因此,致力于通过对症状进行分型,采取对症方法进行治疗[3]。从我院对53例COPD病患的治疗结果来看,中医疗法确有显著疗效,但是也存在分型不够惊喜、成功率不够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熊武忠,陈汉越,龚靖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症候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2):162-164.

[2]王檀,张丽秀,朱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2,32(11):1183-1185.

[3]郭祝宽,于治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诊断及治疗[J].中医临床研究,2012,4(8):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