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种植牙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人工种植牙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周颖陈中坚李瑞

周颖陈中坚李瑞(苏州口腔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15005)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种植牙手术的临床配合与护理要点,增加患者舒适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牙种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根据牙种植手术的特点,在手术前做好术前准备,手术中采取相应的配合和术后正确的护理措施。结果我科2009年1月–2012年10月共完成人工种植牙常规手术患者401例,植入植体560枚,正确的手术配合与术后护理,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结论正确的种植牙手术配合与术后护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患者舒适度、避免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提高种植牙手术的效率和成功率。

【关键词】种植牙手术配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286-02

由于牙周病、龋病、外伤等原因导致牙齿或牙列缺失,在牙槽骨上植入人工牙根,作为自然牙根的替代物,利用种植体与牙槽骨的良好骨结合,为上部义齿结构提供稳固的基础,是义齿修复的最先进的方法[1]。美观、舒适、方便及良好的咀嚼功能,类似天然牙;避免了传统修复中缺牙两侧牙齿的大量牙体的磨除;传统固定修复中不能修复的(如游离端缺失的)患者可通过种植进行修复;全口牙缺失固位效果不好的患者也可通过种植来解决固位问题;种植义齿更有利于保持缺牙区牙槽骨,以免压迫或废用性吸收。基于上述优点,人们把种植牙誉为人类“第三副牙齿”。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认识到良好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增加患者舒适度、保障手术顺利实施及病人的康复,为后期的义齿修复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将我们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0月为401名患者平均年龄38.5岁,男性197例,女性204例,560枚种植体,其中frialit-2植体27枚、straumann植体488枚、BLB植体45枚。其中84枚同期进行GBR、上颌窦提升等骨增量术。

2护理

2.1术前准备(1)完善并落实管理制度和各项操作指引:工作制度是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杜绝护理差错的重要保证[2]。因此,必须建立管理制度,如核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感染检测制度、手术登记制度、交接制度和安全防护制度等。(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的发展趋势,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手术作为一种应急刺激,能引起病人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会对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目前,种植牙作为牙齿缺失修复的手段之一,已经迅速普及,受到越来越多医生及患者的欢迎[3]。然而,口腔种植是个价格相对昂贵的修复方法,作为侵入性的手术,治疗过程长,复诊次数较多,就诊病人在心理上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比如害怕牙科治疗、疼痛、种植效果、美容等问题,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缺牙原因,并详细介绍种植牙与其他常规义齿修复比较的优点,种植牙的手术治疗过程,种植后的效果,相关的费用及有可能存在的风险。了解患者的期望值,并努力增强患者对种植手术的信心,减少对种植手术的恐惧感。(3)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有无高血压、心脏病、出血性疾病、糖尿病、传染病等病史,了解女性患者的月经期及婚育情况。协助医师完成对患者全身健康状况的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检查口腔及缺牙区颌骨、黏膜及邻牙情况,口腔卫生不良者术前进行全口洁牙处理。建议患者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戒烟限酒。(4)手术环境及种植器械准备:种植室台面、地板用含有效氯0.05%的消毒药水抹拖。室内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处理,照射完毕避免走动、开窗。常用器械打包,清点种植器械盒中的各种器械,查对是否有缺失,将手术工具盒和种植专用器械盒,种植手机,高温高压消毒灭菌,备用。检查种植机能否正常工作。按需要准备种植体,查对种植体的型号、类型。(5)手术前日与患者再次确认手术时间。嘱患者注意休息、手术当天应适当进食。手术当日,术前提早进入手术室,检查吸引器、心电监护仪、手术椅等功能是否完好,呈备用状态。将手术所需用的种植机、无菌器械包、种植器械包、手术衣、手套、种植体、骨粉、0.9%冰生理盐水以及其它相关材料和用品正确摆放呈备用状态。

2.2术中配合。引导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核对患者姓名,同时告知与手术有关的注意事项,检查是否已与患者签署种植手术同意书。检测血压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尤其注意患者的开口度情况。用浓替硝唑含漱液稀释后漱口,预防感染。手术中护士应熟悉种植机基本操作。消毒口腔后,调节种植机的速度、冷却水流速、照明灯光,显露好手术野;器械护士同时做好种植系列钻针的区分,按种植专用手术器械盒内的顺序摆放,帮助和提醒医生顺序选择使用;注意手术进程,适时递送相应的器械;用生理盐水冲洗术部以降低温度,同时用吸唾器吸出口腔内的液体,以保证手术野清晰;巡回护士严格按产品说明,根据医生要求,核对种植体规格后,打开种植体盒,递给器械护士;器械护士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准备相应规格的种植体,传递给手术医生,减少种植体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避免污染。种植体植入后,配合医生严密缝合创口。巡回护士妥善保存种植体的外包装,清点剩余种植体并详细记录。为了保证手术安全,术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等变化,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同时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术毕注意吸干口腔内液体,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灶,有无器械或异物遗留在口腔内。

2.3术后护理。术后将纱球置于术区,嘱患者咬住纱球至少30分钟,压迫止血。术后2h可进食,根据手术大小选择进食温凉的软食,避免用患侧咀嚼。术后24h内不要刷牙,以免破坏伤口凝血块引起出血。为预防创面感染,常规应用抗生素5~7天,用浓替硝唑含漱液稀释后含漱,每天3次,保持口腔卫生,同时向术后患者做好宣教工作。术后注意观察伤口局部变化。术后7~10天拆除口腔内的缝线,术后坚持主动随访,若发生伤口裂开,应及时进行处置。种植牙对口腔卫生要求较高,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防止因感染或牙槽骨进行性吸收而导致种植体松动脱落。种植义齿复诊次数多,间隔时间长,每次手术后护士要耐心交待注意事项,医生医嘱及复诊时间,嘱患者注意保持口腔卫生,进食后及时漱口。并将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地址、联系方法、种植手术资料、X线片等资料妥善归档,为复诊及随访提供方便。建立患者回访制度,记录患者复诊复查信息,电话回访患者。了解患者术后反应,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电话提醒患者复查复诊。同时做患者满意度调查,统计满意度,填写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2.4加强器械、仪器的管理。从术前器械的准备、消毒灭菌,到无菌手术台上的铺置以及术中使用,到术后器械消毒、清洗以及保存,都必须遵循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器械彻底的清洗是消毒灭菌成功的首要保证,因此清洗时必须认真、细致,特别注意齿槽、空腔部位要彻底清洗;器械的消毒灭菌要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规范管理》中对植入物、植入器械的要求进行生物监测和第5类化学灭菌指示物(爬行卡)的监测并记录,保证手术器械灭菌达标;器械定期进行保养、检测,钻针定期筛查、更换,确保其锋刃度[4]。种植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种植机、超声骨刀、手术椅等,应建立管理档案如仪器使用说明书、注意事项以及维修记录等,并且专人保管、定位放置、定期检测和保修,确保其功能完好,处于备用状态[5];根据操作指引,正确使用,使用前护士必须先检测仪器功能,正确调试,防止其功能失灵,如牙椅头枕关节是否松脱、打滑等,避免引起患者颈部损伤等意外。

2.5义齿修复后的护理

患者的自身维护是种植义齿能否长久使用的关键之一。因此,护士要协助医生做好义齿修复后的指导,使义齿保持良好的功能。嘱患者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坚持每天用牙线、棉纱等认真清洗种植义齿及基桩四周;嘱患者避免食用过硬的食物,以减少种植义齿的疲劳。种植义齿的存留时间与修复后的口腔卫生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来维持其长寿至关重要,否则,会造成感染,甚至种植体脱落。

定期复查,一般情况下,2~3个月复查1次,1年后半年复查1次,如发生问题及时处理。

3结果

一期术后1周、3月、6月、9月复诊复查,二期手术前有10枚种植体松动、脱落,一期留存率98.21%。修复完成后3月和6月随访两次,3例患者3枚种植体松动脱落,其余547枚种植体无松动脱落,也无种植体周骨吸收,无基台松动,二期留存率97.68%。患者满意度调查,总401例,满意368例,较满意20例,不满意5例,失访8例(由于更换电话号码,出国,没有及时复诊等原因),总满意率96.76%。

4讨论

口腔种植义齿已在我国开展多年,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种植成功率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多方面的实践表明,种植手术的失败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人工种植牙选择不当及表面清洁状态不佳,手术操作不当,术后患者配合不良及义齿修复不当等。因此术前精心准备,良好的手术配合及精心护理、术后卫生宣教及康复指导,是种植义齿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巢永烈.种植义齿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5,112

[2]叶文琴.现代医院护理管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70-82.

[3]林野,李建慧,邱立新,等.口腔种植修复临床效果十年回顾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3):131-135.

[4]侯雅蓉,詹捷玲,谢爱兰,等.种植手术室医院感染隐患分析与护理应对措施.广东牙病防治,2010,18(8)436-438.

[5]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1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