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张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张彬

张彬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河北黄骅061100)

摘要: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促进了系统更加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对电气工程自动化在电力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对该领域有所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展望

引言

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促进了系统更加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自动化技术属于人工智能技术,核心在于与人类智力相仿的智能机器,电力行业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使电力系统运行向集成化、专业化、智能化转变,促进了电力行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电气工程自动化在电力系统应用优势

当前,传统的电气技术与已经和更新换代的技术设备不相匹配,技术上很难支持设备的高效运行,更加自动化的新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设备运行中。现代化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结构相对比较完善,电气设备更新较快,融入了一些创新的技术成果,操作便捷、简单高效,减轻了操作员的劳动强度,大幅提升了设备的运行效率,电力的整体应用水平得到提升。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动力机械自动控制和自动发电量控制是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的远程自动控制、调节和管理,保证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安全稳定。电气工程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包含大量的复杂的程序,自动化系统能运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技术设备和专业知识,比如运用监控管理技术和通信技术,科学管理、保护、控制和检测电力系统的设备。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将这些复杂的程序有效整合分析和管理,程序和工作环节更为简化,运行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电厂工作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更加完善的保障,降低了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同时,大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企业效益得到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优势。一是控制准确性。传统的电器工程控制管理通常需要对控制目标实行建模处理,建模的动态方程构成较为繁杂,建模过程会产生一些不确定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高,难以保证控制目标模型构建的完成,准确性控制难于保障。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经过软件设计后较为固定,外界干扰因素影响小,对电力系统的整体控制准确性和效率性提高。二是控制灵活性。,电器工程自动化控制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控制电器设备运行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在控制设备运行中具有自动的调整运行参数的功能,全程可以自动调整一些相关数据参数,根据运行参数改变来自动完成微调,实现最佳工作状态,把大量的人工监测和调试的繁重劳动进一步简单化、科学化,促进电力系统正常高效运行。

二、电气工程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的具体应用

一是应用于仿真操作。自动化仿真系统能提升新的设备的测试精度,对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助力。其主要是通过仿真模拟建立仿真实验室,借助自动化通过参考实验的方式获取技术支持相关数据,实施仿真技术,为系统运行提供精确数据,加强了实验的精准度,还可在仿真环境中构建相应的闭环系统,测试更多的新型电力装置,满足正常装置的测试需要。二是应用于设备选型。合适的设备型号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和安全运行的基础,传统的人工选型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效率和精准性不高。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设备选型,可以在订购设备开始时,根据相应的参数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选择较为合适的设备型号和功能。三是应用于系统集成。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集成,再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操作,提升监测控制操作效果,保证电力系统检测管理的集中化和系统化,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四是应用于数据解析。电力系统运行包含模拟量、数字量、电度量、设备驱动、事件记录和电力设备表等多种参数数据,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解析和收集,才能发挥信息的最大价值。比如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设备运作情况、电度量实测值、事故产生时间及故障位置、台帐汇总表、检修时间等多方面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判断,正确做出妥善处置。五是应用于配电网。在配电网中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技术,可以实现数字信息配电网的一体化运行,使配电网减少载波应用的路由和损耗难题。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调度和监控电网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和业务,通过指示操作员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和实时监控,及时地采集电力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和整理相关问题,实现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提升了调度效率。

三、电气工程自动化在电力系统的发展前景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电力系统运行的效果和效率。未来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力系统中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会向国际化发展。当前我国电子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越来越多,但质量和功能还存在某些缺陷,发展程度还不高,同类产品差距还较大。有些设备的兼容性还不强,在电力系统应用中操作管理还存在一定隐患。要使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快速发展,必须推进自动化技术向国际标准看齐,确保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实施,确保设备的兼容效果和基础功能充分高效地发挥。其次,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要向实现保护、控制和测量工作的三位一体化方向发展。当前我国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相关技术应用较为固化和独立,必须要推进电气自动化的一体化发展,比如在电气自动化的保护、控制、测量等各方面有机结合,通过保护工作采集设备故障信息,控制和测量可以有效提高检测信息的精准度,促进整个自动化系统实现智能控制。

结语

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力系统发展前景广阔,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力行业的日益市场化,自动化技术将更多的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要使我国的自动化技术提升更高档次,必须不断地加大技改资金的投入,密切配合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国际标准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自动化系统,在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方面发挥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陈欢庆,王珏,杜宜静.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进展[J].高校地质学报,2017,(01):104-116.

[2]杨昭.分形几何在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运用[J].石化技术,2016,(12):134.

[3]孙军昌,周洪涛,郭和坤,刘卫.复杂储层岩石微观非均质性分形几何描述[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5,(03):42-46.

[4]鲍强,王娟茹.分形几何在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03):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