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输煤程控PLC系统中感应电的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输煤程控PLC系统中感应电的处理

齐高峰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70

摘要:输煤系统是火力发电厂中较为宠大的一个公用系统。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火电厂的装机容量和单机容量都日益增大,输煤系统的规模也大幅度的上升。对其控制方式、运行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输煤程控系统主要是以可编程控制器为主,实现输煤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在技术上具有控制功能强,编程简单,实现工艺联锁方便,维护方便,可在线修改等特点。PLC不仅能完成复杂的继电器控制逻辑,而且也能实现模拟量的控制,甚至智能控制;并能实现远程通讯,联网及上位机监控等。可为全厂实现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创造条件。然而,在这一系列自动连锁逻辑中,对连锁条件、点位的要求就相当高,在现实实际施工中,往往会出现感应电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假信号,比如皮带机跑偏拉绳开关继电器会自动动作,造成连锁不能投入,下面如何防止消除感应电这一缺陷作详细的阐述并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关键词:输煤程控;感应电;干扰;联锁

第一,首先设计时,应当在设计要考虑这一点,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从理念上改变一下,避免出现感应电,往往从理论上讲,两种不同的设计理念会有同样的效果,但现实中却有不同的效果,比如图一和图二两种设计,原理和功能是的一样,

第二,如果已经按上述图二的接线方式进行了更改,想必出现因感应电而出现的假信号的现象会大大减少,如果还出现了少量的感应电造成的假信号已经送到上位机,对我们的系统自动连锁也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可以在感应电动作的继电器线圈上加装一个无极电容(如图三所示),这样可以消除感应电的干扰,这个成本很低,在此提供一个无极电容型号供参考,474k630v0.47uf,这个方法极其简便,并且已经在华电桐梓电厂输煤程控中得到了应用,此办法只针对少量的感应电信号才适用。

第三、还是从设计方面的角度出发,设计设置多个远程站,每个远程附近的设备进入自己的远程站,远程站和主站之间采用光缆通讯,这样极大地减少了控制电缆的数量和长度,将大大地减少因电缆接地或接线不良引起的故障,采用光缆作为通信电缆将消除电压、电流信号的干扰和感应电现象。

第四,程控PLC系统内部采用直流继电器进行控制,PLC全部开关量信号,所有现场的输入、输出信号均通过继电器隔离,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并保护PLC模块使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同时控制室内、外自成系统以便维护检修,现场信号全部用DC110V传送,进入控制室经110V直流继电器后,其触点将DC24V电压接通,进入PLC进行处理;PLC输出模块输出的DC24V信号驱动DC24V继电器,其触点将DC110V信号送至现场,以启停各类控制设备。这样就不会出现干扰感应电现象,柜内会增加直流供电回路或直流供电屏柜,成本会很高,但局限性大,信号传输距离不能太长,否则,信号衰减相当严重;因此,在进行设计和制作程控柜时可以在程控PLC柜内预留一定数量的直流继电器回路,如果现场出现部分感应电情况消除不掉,就把这一回路点位改在备用的直流继电器回路中。

第五、加装信号隔离器,断开过程环路,避免回路电流的干扰,同时又不影响过程信号的正常传输,从而彻底解决感应电的问题,信号隔离器应用灵活,而且它还有信号转换和信号分配及接口转换等功能,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但信号隔离器的价格相对比较昂贵。

第六,有些信号本来应该是毫安、毫伏信号,或是无源的开关量信号,一旦有感应电,就会感应出交流二百多伏的交流电压,原因是什么,在此做简单的分析;各种仪器设备根据要求和目的都需要接地,例如为了安全,机壳需要接大地;为了使电路正常工作,系统需要有公共参考点;为了抑制干扰加屏蔽罩,屏蔽罩也需要接地,但是由于仪表和设备之间的参考点之间存在电势差(也就是各设备的共地点不同)因而形成“地环流”;电气二次仪表的信号也是接入程控系统,长时间带感应电,会对就地仪表或程控的模块卡件造成一定的威胁或损失。如何解决这一感应电的问题呢?拆除有感应电的部分就地仪表侧二次回路的接地线,使接地环流构不成回路,感应电就会马上消失,但为了安全起见,就地仪表的外壳的接地线不能拆除,所以针对就地仪表,过多的重复接地也是是感应电产生的原因。此方法在华电渠东电厂输煤程控系统中得到了应用。

第七,程控强制,万不得已十分紧急情况之下,才采取此种办法。此种办法只是解决燃眉之急,事后还得去查找原因,采取以上措施进行处理。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工业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在一系列的自动控制中,只要有电压电流突变的场合,肯定会有电磁干扰,感应电的现象会在很多场合下出现,感应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应该从源头解决这样事宜,首先从设计理念避免出现这样现象,我们应当在设计及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并重视产生感应电干扰的因素,从各个方面全盘考虑,综合采用以上各项措施,分别对硬件,软件进行改进,充分考虑现场可能产生的因素,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就消除它,才能保证设备可靠、稳定运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现代电气及可编程技术》王永华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电气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汤以范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PLC编程及应用》廖常初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