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成人危重呼吸道阻塞的急救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探讨成人危重呼吸道阻塞的急救护理

黄淑莉

黄淑莉(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

【摘要】目的分析成人危重呼吸道阻塞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以2012年本院收治的30例成人危重呼吸道阻塞病患作为分析的对象,对病患的临床急救护理工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患均在急救4h之内呼吸道阻塞的相关症状得到缓解。30例病患中,有5例出现呼吸、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通过及时治疗之后均得到好转。17例病患为气管肿瘤、喉水肿以及咽喉脓肿炎,在呼吸科治疗。13例病患为声带麻痹、肿瘤疾病,确诊后转入专科进行治疗。全部危重呼吸道阻塞通过及时急救护理,无一例死亡。结论成人危重呼吸道阻塞属于一种危急病症,发病原因复杂,阻塞性质和部位多变,必须给予有针对性的急救以及护理,才能有效提高急救疗效。

【关键词】成人危重呼吸道阻塞急救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280-02

成人危重呼吸道阻塞性,在病临床上较为多见,阻塞的部位主要是喉及气管,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1]。若处理及时,通常可缓解或者解除呼吸困难,减少并发症出现。为了有效提高成人危重呼吸道阻塞的急救效果,本组研究2012年本院收治的30例成人危重呼吸道阻塞病患作为分析的对象,对病患的临床急救护理工作展开回顾性地分析。现就研究做如下相关报道:

1.一般资料

2012年本院收治的30例成人危重呼吸道阻塞病患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均在23~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6岁。全部病患均在发病1h内给予及时治疗。

2.临床方法

急救护理措施:所有危重呼吸道阻塞病患入院之后均在正确评估病情、加强心理护理基础上及时给予吸氧治疗,确保呼吸道通畅;应用激素、解痉药以及抗生素等以消除水肿、抗炎以及缓解呼吸困难[2]。

3.结果

全部病患均在急救4h之内呼吸道阻塞的相关症状得到缓解。30例病患中,有5例出现呼吸、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占16.7%,通过及时治疗之后均得到好转。17例病患为气管肿瘤、喉水肿以及咽喉脓肿炎,占56.7%,在呼吸科治疗。13例病患为声带麻痹、肿瘤疾病,占4.3.3%,确诊后转入专科进行治疗。全部危重呼吸道阻塞通过及时急救护理,无一例死亡。

4.讨论

成人危重呼吸道阻塞是一种危急病症,病情发展快,容易引起窒息及严重并发症,严重者会死亡,故需给予病患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本组研究30例成人危重呼吸道阻塞病患经过有效的急救护理,无一例病患死亡。如下笔者就研究成人危重呼吸道阻塞的相关急救护理措施做总结。

4.1注重心理护理

由于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病情发展快速,面对突如其来的多数病患在入院时均未做好心理准备,容易产生焦躁、恐惧、紧张不安的情绪,有的病患甚至还会出现愤怒等失控表现,而这样更容易加重呼吸困难[3]。此时护理人员必须加强病患的心理护理干预,以及时有效地缓解病患的不良心理反应,促使其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对于神志及意识比较清楚的病患而言,应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给予病患充分的关怀、体贴以及尊重,应该用亲切言语向病患解释病情及安慰病患,以缓解其的心理压力,平复其紧张的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促使病患配合抢救工作[4]。在进行各项抢救操作时,需要确保操作技术娴熟,在解决复杂多变的临床情况时,应该做到沉着冷静、有条不紊,以使病患对护理人员产生安全感,进而消除病患的不良情绪,从而促进抢救工作展开。其次,对于急危重病患而言,应将病患的实际情况详细告知病患家属。通常而言,病患家属在面对身边亲人遭遇意外灾害时,容易产生激动的情绪,同时希望病患早日脱离病魔,安全生存下来。如果病患一旦救治无效死亡,家属有可能认为属于治疗失误,进而引起医疗纠纷[5]。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必须用诚恳的态度,主动将病患的实际情况具体告知病患家属,以取得家属的理解,与此同时促使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相关抢救工作。除此之外,对于病患及病患家属的各种疑问,医护人员必须要给予科学的解释,不可马虎了事。总而言之,只有做好病患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才可以促进临床各项救治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或者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出现。

4.2正确评估病情

在给予病患心理护理的同时,护理人员仔细观察病患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症状,全面掌握以及评估当前病患的精神意识以及呼吸状态,并做好简要记录上报医生[6]。在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遵医嘱有效配合医生展开急救工作[7]。

4.3及时给氧

成人危重呼吸道阻塞的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一般出现Ⅲ~Ⅳ度的呼吸困难时,必须给予病患进行吸氧治疗[8][9]。护理人员应该确保给予病患充足的氧气供给,并有专人看护病患,对其进行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其的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等[10][11]。此外,需构建有效的静脉通道以及给药途径,准备呼吸机、呼吸器、气管切开包以及喉镜等相关急救设备[12]。

4.4保持病患呼吸道的通畅

病患行气管插管或者切开之后,分泌物会比较多,护理人员必须保持病患的呼吸道通畅,应该给予病患每隔1.5h吸痰1次,以预防痰液结痂引起病患气管堵塞[13]。如果病患痰液过于黏稠不容易吸出的,应该给予气道湿化,可从管外口滴入3ml左右的生理盐水,刺激呛咳反射,这样有利于痰液吸出[14]。再有,在护理过程中,需预防感染,护理人员需定时帮助病患拍背或者翻身,以促进谈也排除。

4.5注重呼吸机的管理

呼吸机主要是用以辅助病患通气,是一个关键缓解,故护理人员需对其加强管理。首先要固定好导管,以避免病患咳痰时滑出,使用呼吸机对呼吸衰竭病患进行辅助通气。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呛咳导致滑出;要确保气囊充气量充足,要密切注意防气,以避免压迫气管;确保管道通畅;保持通气量以及供氧量适中,护理人员需仔细观察气道压力显示表,如果气道封闭不严,通气量会下降,则要及时调整体位,以使气囊重新充气[15][16];如果气道的压力有所上升,则为痰液堵塞气道,需要及时吸痰;此外,要确保湿化器内的蒸馏水量以及水温适。

总而言之,成人危重呼吸道阻塞,病情发展快速,且发病原因复杂,阻塞性质和部位多变,必须给予有针对性的急救以及护理,才能有效提高急救疗效。

参考文献

[1]苏利娟.重症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J].航空航天医药.2010(12):2324-2325.

[2]潘筱玲,张红梅,邓婕.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危急安全隐患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0);2694-2695.

[3]范景华.重型颅脑损伤病患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2):309.

[4]张燕.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23):4898-4899.

[5]刘佩璇,苏湘芬,江顺见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患的院前急救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2):30-31.

[6]南琼.重度颅脑损伤病患呼吸道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1,29(04):349.

[7]顾燕飞.口鼻罩正压通气在儿童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7(12):64.

[8]黄瑜芳.气管切开病患呼吸道阻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9(2):39-40.

[9]夏同霞,周芬,王玉和,等.2种方案防止颈椎前路手术病患呼吸道阻塞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0.21(22):2091-2092.

[10]赵璐.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开胸术后呼吸衰竭32例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0):25.

[11]张智会,张玉兰.创伤性休克39例急救与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2010(07):1260-1261.

[12]陈冬霞.急性中毒患儿的抢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30):25-26.

[13]邹国庆.呼吸道阻塞窒息1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5);73-74.

[14]金莉,刘志刚.慢阻肺稳定期护理的圣介呼吸问卷评价及临床观察.临床护理研究,2011,23(2):174-175.

[15]于思媛.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河北医药.2013(05):776-777.

[16]张颖.急诊窒息患者的呼吸道急救护理措施的概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