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注重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质量

欧阳一

湖南临澧四中(华中师范大学09级在职教育硕士)欧阳一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教育都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因此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也缺乏创造力。那么,要在有限的课堂四十分内既保证教学质量,又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就必须提高教学技能,掌握教学技巧。

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第斯多惠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育别人,而且要教育自己。因此,教师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精通所教的学科,熟悉相关学科。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得不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会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教师不仅要教好优秀学生,更要教好“差生”。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素养,才能自信地展开教学,才能培养出高素养的学生。

教师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师的教学风格会长久地影响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引导他们去主动探索知识。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而且在教学中不断思考、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应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吸取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或教训,长期积累必定会使自己的教学取得进步。同时,虚心学习,博采众长,但绝不能一味模仿,否则就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现在科技发达,教师要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多渠道获取丰富的教学信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式,使自己的个人特长和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听老师的课,成绩才会提高。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的第一步是要备好课,严谨地教给学生准确无误的知识,把握住重点,不放过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精心挖掘、设计。备课要和学生的年龄及能力水平一致,并根据学生上课的情况加以调整,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在我们农村中学,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在备课时就要多注重基础知识,多复习,让学生慢慢进步,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无论多好的教案都要到课堂上接受检验。如果在课堂上老师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即使教案写得再好,教学质量也不会有很大的提高。哈明提出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教师要热爱学生,赞美学生,让课堂流淌情感。热爱学生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老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去关注他、欣赏他。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尊重和赞美,赞赏学生的感情、观点和个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产生无穷的学习动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真诚和恰当的赞美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和美德,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自信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即使最差的“差生”,在内心深处也会有美好的一面,而他们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理解和帮助。老师要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情感沟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使课堂成为所有人积极向上的场所。因此我们要热爱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欣赏,学会赞美。

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是非观念尚未形成,难免会有些错误的想法或行为,对此,我们要学会宽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改正的方法。对于在课堂上违纪的学生不要动不动就体罚,可以采用暗示提醒的方法,使他尽快恢复到上课的状态,这样既不影响其他的同学,又维护了违纪学生的自尊。也可以采用课后疏导教育的方法,当众大肆批评学生,往往适得其反。另外,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个人体验不一样,所以会形成各种不同的个性。教师要学会尊重个性差异,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标准来评判学生的优劣。宽容并欣赏学生不同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总是被要求服从老师,师生之间少有平等。如果我们相信、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大胆质疑,独立思考。所以我们要学会民主,学会倾听和沟通。比如,有时学生发言表达不连贯,引起其他学生的不耐烦,并耽误课堂时间,这时老师不能武断、粗暴地打断学生的回答,让他坐下,而要适当启发、诱导、帮助他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生活体验,因此对学习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些观点会出于教师的预料或突破老师的成见,有的与标准答案相差甚远,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应该认真而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并组织好语言,对学生的发言做出归纳和评价,告诉学生他们的观点有哪些新颖、独特之处,给老师一些什么启发,从而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养成尊重别人发言、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同时,在班级活动中,不能老师一人说了算,要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只有在这样“民主”的课堂里,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当学生受到鼓舞和信任时,学得最好。

学生的学习一定要经过思考才能提高,而思考常受到老师提问的影响。课堂提问能否有效地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有技巧,要有针对性,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视角备课,变平凡的上课为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提问要有探索性和开放性,多问“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采用循序渐进和直观性的原则,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未知。例如,在英语学习中,学习了“until”的用法,那就可以结合强调和倒装的知识对“until”的用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情境互动,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当然,请谁发言也要斟酌,如果有的学生有意回避老师的目光,那就表示他不知怎么回答老师的提问,不想答问,那最好不要请他们发言,否则,既浪费时间又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如果要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请不主动发言的同学;如果想把问题推向深入,激起思想碰撞,那就请主动要求发言者发言;如果是较容易的问题,就请那些性格内向或基础差的同学回答,多给他们发言机会。还要注意优先举手的同学和发言次数少的同学。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开拓思维,拓宽思路,使课堂成为所有人积极向上的学习场所。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会给学生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注重一些教学细节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做课前准备,这对学生也是一个无声的提醒,督促他们提前进入上课状态并开始预习,这对快速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或解答学生的疑问,或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更加努力学习。如果老师上课才进教室,下课就踪影不再,让学生觉得老师只是教书而已,无法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老师在学生中不能产生亲和力,这当然不利于教学。

在课堂上注意应尽可能使用通俗、平易的语言和学生沟通,不要经常生搬硬套一些流行的歌词或网络语言。当然,偶尔使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但也要注意过犹不及。讲课要注意语速、语调,重要的地方讲慢一点、重一点。同时,语音语调要抑扬顿挫,轻重有别。语言要精炼准确、丰富生动,否则平板、单调的语言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昏昏欲睡,课堂就会死气沉沉。

老师不能老是站在讲台上。当学生在讨论、阅读的时候,老师要走下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疑问,根据情况组织下一步的教学。如果有同学发言声音小,老师就应该走近他,一方面可以听清发言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如果有同学不遵守纪律,老师走近他会给他无声的警告。因此,教师走下讲台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

上课要注意到每个学生。有的老师只顾自己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不朝学生看,只顾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为教而教。教学应“以生为本”,在课堂上应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表情或反应,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如果学生看到老师看着自己,会感觉到老师对他的注意,从而使他们集中精力,认真听讲,这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布置作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可分为基础题、必做题和选做题。高层次的学生要做必做和选做题,注重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挑战学习难题的信心。中等学生要注重自主反思的能力,做基础题和必做题,同时充分利用错题集,改正并分析错误的原因,以便日后复习使用。低层次的学生做“基础题”,立足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注重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和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正确率,从而减少对学习的畏惧,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每次作业都要认真批改,可分为自批、互批和教师批改。教师批改时要尽量中肯地写下评语,或鼓励,或批评,或鞭策。如在学生的英语作业本上,可以用英语写一些谚语或名言警句,如“NoPains,nogains.”等,学生因此既得到警醒,又学到了有用的英语知识。

老师在上课时要精神饱满,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不断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就。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能把课外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字迹要清晰,板书要美观、规范,演示要熟练。这些严谨的治学态度会给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有助于他们建立优良的学习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高尚的人格,培养勤奋求实的精神。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界一再强调教学以学生之本,教育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有创造力、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作为教师就应该不断努力学习,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摸索总结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又适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所得,让自己的教学价值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