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吴克萼陈桂仙

吴克萼陈桂仙(三明市农业学校福建三明365500)

摘要: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并引入企业文化建设,按照职业标准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运行,才能营造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良好环境。我校以建设数控加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载体,推进和实现了数控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文化融合

中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而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是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关键场所,也是学生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安全生产意识、团队意识、成本意识和环保意识等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场所。因此,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并引入企业文化建设,按照职业标准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运行,才能营造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良好环境。

我校以建设数控加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载体,推进和实现了数控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一、数控加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1.具备理实一体化教学功能。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能够实现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能够满足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实现。

2.具备生产经营功能。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内是学生实训场所,对外是生产车间,可以承接企业的产品订单、来料加工等业务。学校可以通过基地师生完成生产任务,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创收。

3.具备对外培训、鉴定功能。

基地能为合作企业开展员工职业培训,为社会和行业开展技术培训和职业鉴定,提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等。

4.具备技术服务、科研功能。

基地应该能够为企业或行业提供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基地有助于形成相关科研课题和攻关项目的技术团队。基地拥有优良的设备、设施和科研氛围,提供了试验场所,能够满足产品研发、设计,工作流程控制、优化等应用型研究的需要。

5.能提供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

基地从设计、设备工具添置、生产实训流程、车间场景布置、规章制度制定、管理理念的凝练等方面努力营造企业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工程实践和生产实践环境中学习,了解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理念、技术状况、生产工艺流程、岗位操作规程和职业素质要求,亲身感受现代企业文化,在实践中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6.能培养“双师”教师。

教师直接面对生产现场,能促使教师进行实战锻炼,有效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训教学水平。

二、数控加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途径

1.完善硬件条件,满足职业技能培养和生产需要。

我校数控基地是福建省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占地近2000平方米,包括金属切削实训车间、钳工实训车间和焊工实训车间三大部分,实训设备价值近400万元。

(1)金属切削实训车间包括数控机床区和普通机床区。数控机床区有数控加工中心、各种CNC系统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以及软硬件配套完整的数控仿真实训机房一间;普通机床区有普通车床、万能铣床、摇臂钻床、刨床、弓锯床、砂轮机。该车间能充分满足学生对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实践技能训练的需要。

(2)钳工实训车间有钳工工位60个,相应配套了各种工量具,提供学生钳工操作技能的训练。

(3)焊工实训车间有电弧焊机、氩弧焊机、C02气体保护焊机以及切割设备,提供学生电气焊实训。

2.引入企业车间布置和管理,营造职场氛围。

我校通过对厦工(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三明机床厂、三明双轮化机厂车间厂房的参观,参照企业车间布置要求,结合专业实训特点,对数控基地进行了职场氛围的营造。主要是:场地功能区划分,原料、产品、人员流向通道设置;悬挂、张贴相关生产标识、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选择体现专业特点的警句或励志标语上墙,如钳工车间的“生产中是没有分数的,只有合格品和次品之分”、“技艺在重复练习中加强,效率在反复操作中提高”,电气焊车间的“精心操作,安全生产”,金属切削车间的“规范操作、安全相伴,强化动手、锤炼技艺”等。学生一走进实训基地,就能受到浓郁的职业环境的熏陶,促进学生将“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严谨态度贯穿实训、生产的始终。

我校数控基地采用“6S”规定(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进行生产现场管理,实施“6S”管理知识培训,加强实训过程“6S”的督查,实行实训成绩的“6S”考核模式。同时完善开放共享管理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本行业的技术规范、操作规范、安全规范,而且在从业过程中应养成严格按生产工艺加工产品、工量具摆放有序、设备及时维护保养的安全文明生产习惯。要求学生要按照企业一线技术人员那样准时上下班,进入实训场所必须着工装、佩戴胸卡;每天的实训要像企业一样,有班前会布置任务,结束检查公布,班后会激励。教师的行为就像是师傅带徒弟一样,又像是车间主任管理员工一样,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素质像企业员工。

3.创新管理机制,引进企业经营运行模式。

我校数控基地人员进行了与企业对接的职能分工,按生产经营的目标要求指定了市场部、技术部、安全部、物资供应部等机构,同时又按学校教学和培训的要求设置了教学部,教学与生产双向互动。教学部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编制实习教学大纲,对实习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市场部和技术部积极开发适合学生操作训练的产品(课件),或承接产品项目,学生在加工产品时,要认真分析加工工艺过程和产品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增强操作的严谨性,强化责任意识。教师充当双重角色,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完成生产任务,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确保了产品按期完工。

同时,我校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包括对外合作协议、实习实训教学工作规范、产品质量及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目标化管理的实施方案等。通过对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制定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保证了教学与生产在紧密结合的状态下有序进行。

目前,我校数控基地主要以来料加工模式对外承接生产加工业务,合作企业主要有沙县精工机械、宏宇化工机械、宏华机械、华鑫机械、宇辰农业机械等11家企业。来料加工模式的运作,在满足学生实训需求的同时,又降低了实训耗材成本,学校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4.构建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做合一”的技能训练模式。

我校数控专业把按学科逻辑编排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为以典型零件加工为载体的教学体系,强调教学过程的模块化、情境化。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选取机械加工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零件,围绕这些典型零件的加工路线设计和组织实训教学内容,不仅突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提高了学生的大工程意识、从业品质和合作精神。

在技能训练上采用“教学做合一”模式:(1)课堂与基地合一:淡化教室和实训基地的界限,将部分课堂搬到实训基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边学习边实践,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为一项项具体的、形象的工作任务,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2)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合一:淡化实训作品和生产产品的界限,让每一个学生对工作任务有一个完整的体验,训练内容紧扣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项目紧密结合相应的生产产品,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生产者,完成生产与实训任务,掌握综合操作技能,使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锻炼。

5.引入企业师资。

我校数控实训基地实训教师70%是直接从企业引入的,他们在企业一线从事技术工作多年,有丰富的生产工作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今年福建省中职校教师组车工技能大赛,我校2位参赛教师都获得了二等奖。一些技术过硬的优秀教师,不仅在我校承担实训教学和生产指导任务,对年轻教师起帮带作用,同时还被聘为企业的技术顾问,促进了我校专业教师与企业、行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学习。

这些企业人的加入,能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一是学生由他们亲手培养,他们非常了解学生是否符合企业单位的需要;二是他们在教学中主动把自己企业培训员工的办法毫无保留地在课堂上直接运用,让学生们在校内实训基地就接受良好的企业文化的训练,避免了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企业必须再培训的无奈,并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经济成本和精力,使学生变得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