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讲解与演示在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 2

浅谈讲解与演示在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刘玉华

刘玉华(大兴安岭卫生学校,内蒙古牙克石市,022150)

关键词:讲解;演示;护理实训;

我国培养护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符合国际标准的护理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卫生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本。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简称护理实训)的是护理专业中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是培养护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而能否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是护生毕业后能否胜任护理工作且能否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如何讲解、演示操作,如何让学生易于掌握操作技术尤为重要。现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论述讲解法与演示法在护理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讲解法是教师用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说明、解释和论证的一种讲授发。护理实训课上的讲解是传授基础知识、技能最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正确操作要领的基本途径。

一.讲解的内容

(一)讲解操作目的、可以用编写病例或创设问题等方法导入课题来介绍目的,让学生产生学习该操作的兴趣。在介绍用物时,应介绍用物的名称、数量、准备方法、摆放的位置和顺序。比如讲授铺麻醉床一节,一定要讲解大单、被套和棉胎的折法,尤其是其与病房大门和床头桌的关系。每项操纵都应让学生熟悉操作流程。操作流程可用箭头表示,然后按照流程讲解其中的要点及难点。比如,流程可以归纳为:核对、评估→备齐用物→铺床前准备→铺大单→铺橡胶单→套被套→套枕套→整理用物,用这样的操作流程可以使操作步骤简化,易于学生记忆。

(二)讲解操作的注意事项因护理实训课所有的操作技术呼声医学系并练习过,故在操作中应特别强调注意事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其印象。在操作结束后,归纳总结注意事项,再一次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进一步强化其记忆。比如,在做特殊口腔护理时应注意擦洗时动作要轻,特别是对凝血功能不良的病人,要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昏迷病人禁忌漱口擦洗时需用血管钳夹紧棉球,每次一个,棉球沾漱口水不可过湿等。

(三)讲解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讲解要抓住教材,突出重点、难点教师在讲解时要根据不同项目内容和要求,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不仅要抓住动作的关键所在,而且讲解要精练。对于技术动作的重点部分,力求讲得透彻,使学生明确技术的关键,务必使其牢固掌握。

2.讲解时语言要清晰,简练和通俗化教师讲解时不仅要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操作过程,而且还要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操作过程,而且还要用典型化的语言典型化语言是指教学中概括性很强的语言。在每一门学科中,都有这样的语言。例如,在无菌技术这一操作中可以将步骤概括为5步开无菌包→铺无菌盘→夹无菌物品→倒无菌溶液→戴无菌手套,语言简练,便于记忆。

3.讲解时语言要有启发性操作讲解中教师要多运用启发式语言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先思考,在学生思考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学生在启发、激励中积极思考、自觉学习,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避免“满堂灌”,又能产生师生共鸣,收到良好效果。

二.演示

在护理实训技能教学过程中,演示是指教师把整个技术动作完整地向学生演示一遍,让学生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了解动作的结构、顺序、形象以及要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模仿,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教师的演示是最形象、生动的,它是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直观教学手段。通过演示操作能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为护生掌握操作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演示目的要明确

演示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某种动作的操作要领。所以在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演示,如学生初学操作时,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应先做完整技术动作演示,再根据教学要求讲解演示,对关键技术动作要重复演示。演示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观察演示的方部位和时间,使学生尽快明白如何根据自己完成动作的根据自己完成动作的情况观察教师的演示,达到使学生抓住重点、难点的目的。例如,在插鼻饲管、导尿管操作教学时,教师应重点演示血管钳夹管的方式方法,以及如何避免血管钳在插管过程中碰及患者的鼻子或尿道口等动作要领,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动作,这有利于学生直观效仿,便于其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另外,教师的演示动作务求规范、连贯、完整、优美。实践证明,教师准确、熟练、优美的演示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学生掌握正确动作要领十分重要。

(二)演示的位置、方向要正确

演示的目的是要给学生示范,这就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听得见、看得到。但由于受到位置、视角、人数的影响,有时教师在演示某些动作时,学生看不到、看不清、或看不完整。因此,教师的演示不仅要规范,还要特别注意演示的位置和方向。演示的方向应根据动作的结构和学生观察动作的部位而定。教师演示动作的方向、路线应尽量与学生跟做的方向、路线相一致。可采用正面演示、背面演示、侧面演示和镜面演示等形式。例如,演示穿脱隔离衣,一般都采取正面演示,而在扣领子、折衣襟、系腰带时都采取背面演示。

(三)演示的形式要多样化

演示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点完整演示、分解演示、正常速度演、放慢速度演示、纠偏演示和对比演示等。如对新的操作,教师应先用正常速度演示一次完整的技术动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完整的操作。然后根据该次操作不易看清的内容和步骤用慢速度分解演示,使学生了解动作的要领、要求等。对于复杂的动作可将其进行分解演示,将一个操作分解成几个简单的步骤来完成。。此外,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共性的偏差集中指导、集中纠偏,对于个别问题则个别演示、个别纠偏。在纠偏演示的同时。教师对错误动作加以分析。必要时可模仿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对比演示。这样,正确的技术动作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演示时要配合讲解,提问,因此演示操作时,既要讲清动作的要领和关键,又要向学生讲清楚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此外,对比较特殊的操作最好附有图解和说明,必要时还要讲解如何防止意外的发生。通过讲演结合的演示操作,使学生懂得应理解什么、掌握什么、防止失眠、杜绝什么,为真正掌握护理操作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是培养护生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护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针对中专护生的特点,选择何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护生综合能力是卫生职业教育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美琴护理专业技术实训人民卫生出版社

(2)董克勤论医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西北医学教育

(3)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刘玉华,1973年出生,主管护师,护理讲师,工作于内蒙古牙克石市大兴安岭卫生学校,邮编,02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