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二磷酸果糖联合a-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1,6-二磷酸果糖联合a-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仝少红高大汉

仝少红高大汉(河南义马煤业集团公司河南义马472300)

【中图分类号】R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248-02

【摘要】目的探讨,6-二磷酸果糖联合a-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方法20例VMC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及a-干扰素治疗并观察4周,并与20例常规治疗患儿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60%),P<0.05。结论6-二磷酸果糖联用a-干扰素治疗VMC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1,6-二磷酸果糖a-干扰素

VMC在儿科较常见,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该病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及促进受损心肌细胞的恢复。我们采用1,6-二磷酸果糖a-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符合全国儿童VMC诊断标准[1],以急性期轻、中型4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其中轻型29例,中型11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8.6±3.7)岁。均有胸闷、心慌、憋气、头晕、乏力、发热、纳差等临床表现。听诊心音低钝(18%),心律不齐(22%),心率增快(11%)。心肌酶谱检查:CK-MB和CTNI均增高,部分患儿有3项以上增高。均有心电图改变,以S-T段异常为多见(34例,85%),其次为心律失常(25%)。胸片及超声心动图均无异常。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治疗,即休息,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100-300㎎/㎏静脉滴注,1次/d,能量合剂为三磷酸腺苷20㎎,辅酶A50单位,胰岛素4-6单位及10%氧化钾针6ml溶于10%的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加用病毒唑针10㎎/㎏•d加用10%G.S100ml-200ml静滴,1次/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150㎎/㎏静滴,1次/d;a-干扰素2-5万u/(㎏•次)肌肉注射,1次/d,2周为一疗程。根据病情使用1-2个疗程。

1.3疗程判断:显效:疗程中或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及心肌酶谱转阴;有效:疗程中或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好转;无效:疗程结束,临床症状暂时消失,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夫明显好转或反复。

1.4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恢复比较

见表1

表1两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恢复比较

2.2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X2=4.80,P<0.05)

表2两组疗效比较

3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直接侵袭心肌引起的病变,也可能是机体感染病毒后,通过自身免疫反应和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的增多导致心肌损伤。同时产生脂质过氧化物,使其膜通透性增加,钙离子大量内流,细胞内钙超载,导致细胞坏死。亦有报道自由基增高与CK-MB增高程度有关[2]。近年研究证明外源性1,6-二磷酸果糖可跨越生物膜刺激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促进钾离子内流,阻止钙超载,恢复细胞的极化状态,也可促进细胞内FDP增加直接供给能量,从而有益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及对葡萄糖的利用,对损害的心肌有营养作用。另外FDP含有抵制氧自由的生成和释放,抗氧化缺血性心肌损害有明显保护作用[3]。

近来研究发现,病毒在心肌中持续感染是导致心肌持续损伤的重要机制[4]。a-干扰素的作用机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a-干扰素可以选择性抵制病毒mRNA与宿主细胞核蛋白体结合,使病毒的蛋白质合成障碍,从而阻断病毒的繁殖,促进病毒感染恢复,在抗体产生前即可使病早日康复,缩短病程;(2)大剂量的a-干扰素可以抵制心肌抗体的产生,从而保护心肌细胞;(3)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有利于病毒的消除;(4)调节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因而有较强的抗侵袭作用,对于病毒感染的发生有较好的遏制及阻断作用。对于心肌细胞炎症的和阻止炎症的发展有良好的作用[5]。本文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体征,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且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铁吉.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修订草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5):315.

[2]马沛然.病毒性心肌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4,02(3):133.

[3]贲云.1,6-二磷酸果糖治疗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害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4):374.

[4]李双杰,王佐等.苦瓜素对柯萨厅B3病毒核糖酸作用及其机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7):548.

[5]王迪彬,李秀云,葛贵香.干扰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