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数学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感悟数学教育

蒋红

关键词:数学教学;文化价值;语文教学

作者简介:蒋红,任教于四川省简阳中学。

今天是高一数学组的备课活动,无意中提到名字问题,“王小丫(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这个名字就挺特别的”,笔者说到。“听说她暴光自己的数学从来没有及格过”,高老师接着说。大家都在补充:“钱钟书先生的数学也比较差,韩寒就更不用说了。”

虽然上面仅是个别现象,并不代表一般,但是教数学的笔者想问:“都是基础教育学科,语文和数学的差距真有那么大吗?我们的数学教育怎么了?数学的文化价值何在、何为?”

总之,笔者很迷惑。很有幸看到了一篇文章《数学的文化价值何在、何为——语文课反照下的数学教学》。笔者的迷惑有所释怀。这篇文章通过把语文课与数学教学进行比较,为我们认识自己的数学教学提供了一面镜子(而不是蓝本)。以下是笔者就这篇文章的一些摘记和感想:

一、数学课与文科的区别

1.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课堂表现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整合是现今的一大主张,如何才能实现整合?由于文科和理科可以被看作分属“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通过对基础学科语文和数学的比较可以初步认识“两种文化”的区别。让我们设想一下语文、数学的教育课堂吧:

在语文课上讲“圆”,同学们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一轮红日;十五的月亮;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图形:我爱死你了!提到红日,一个同学却肯定地说:“老师,太阳不是圆的,《探索发现》中看到的!”这样的情景使语文教师很尴尬。

“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2只,还剩下几只?”这是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一个问题。当教师和同学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5-2=3(只),得出答案时,一个同学却说:“一只也没有了,因为它们是一家人,打死的是父母,其它的3只小鸟也饿死了。”这样的情况也让数学教师挺尴尬的。显然,这个同学把数学课当作了语文课。

可见,语文课与数学课确实不同,具有各自特有的味道,数学课具有自己特有的“数学味”。

2.数学课特有的“数学味”是“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一个概念,也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把握好“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认识两种文化,而且可以改进数学教学,特别是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

就基础教育而言,数学的文化价值主要是指数学学习对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乃至世界观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尽管这个影响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作用的)。

语文课所特有的“语文味”是一种“情态教学”:教师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地发掘出来,从而在课堂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感情氛围,并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虽然语文课也应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但它是一种“情知教育”,即以情感来带动知识的学习。

数学教学也要带情感,数学教学也十分讲究教室氛围的创造,但其所体现的又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感,而且也是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数学不是以情带知,而是以知生情!

语文教学所涉及的是人类的最基本的一些情感,而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却是一种不同的情感。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希望学生养成一种新的精神:它不能看作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种后天养成的理性精神;一种新的认识方式:客观的研究;一种新的追求:超越现象以认识隐藏于背后的本质;一种不同的美感:数学美(罗素形容为“冷而严肃的美”);一种深层次的快乐,成功以后的快乐;一种新的情感:超越世俗的平和;一种新的性格:善于独立思考,不怕失败,勇于坚持!

所以,“数学文化”就是数学课应具有的“数学味”。

3.数学课与语文课的不同追求

语文教师与数学教师有一个差别:语文教师比较容易激动,而数学教师却比较冷静,善于理性的分析。

语文课比较注重课堂强烈的情感氛围,而数学课需要安静的环境,静静的思考,合作的小组讨论却会使一些学生分散对数学概念与倾向的方法的注意。

语文课更多的是追求个性“我觉得、我认为”;而数学课的追求是共性,相应的数学结论是完全相同的。数学知识的形成有一个“去情景化、去个人化和去时间化”的过程。

二、从数学课与语文课的共通处找启示

1.数学学习同样涉及人的本性

语文课有一篇好的文章还不够,数学课一样,有一篇好的教案还不够。数学课和语文课的一个共同的追求是要创设出一个好的学习情景。数学课好的学习情景是保持适度的紧张、适度的压力。怎么创造好的情景呢?提出恰当的问题是重要的一环:教师应善于提出问题,提出具有挑战性、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积极地学习和深入地思考。

数学课也涉及到人的本性:人类固有的好奇心、上进心(由于后者常常被看作“童心”的重要内涵,因此这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

数学课不应停留于各种具体的情景,而应从中引出具有普遍性的数学问题,从而就可以较好地实现由“生活数学”向“学校数学”的必要过渡;“问题的解决”又不应等同于数学学习活动的终结,这就是说,我们应当更加重视“问题的知识化”,也即应当帮助学生通过问题的求解逐步建立起相应的数学知识,乃至清楚地认识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整体性的知识结构。

2.数学课应努力将文化落实到人格

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这正是由知识向智慧过渡的关键所在,因此也是语文教师应向数学教学学习的一个地方。当然,从更为深入的角度看,我们又应强调由思维方法的学习向数学素养的过渡,即是应当努力将文化落实到人格,而这也正是数学应当向语文学习的一个地方。

在语文教学中,广泛的阅读包括必要的背诵是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一个重要渠道。数学教学是否也需要天天做题,保持“解题胃口”?对此,笔者不敢简单的肯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须的,但“题海战术”事实上会降低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单一做题相比,数学哲学与数学史向数学教学的渗透或许可以在这个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数学教师也应在钻研专业的同时,广泛地去阅读名著和经典著作等,切实保持头脑的开放性和兴趣爱好的广泛性,让自己与时俱进。

最后,笔者要说的是: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使命,相互借鉴和补充,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与必要的基础。当然,面面俱到是不行的,数学教学不应承担太多的使命,否则我们自己也会很迷茫,不知道出路在何方!

参考文献:

[1]王君海.体验数学感悟数学[J].甘肃教育,2009(21).

作者单位:四川省简阳中学

邮政编码:641400

ReflectiononMathematicsEdcuation

JIANGHong

Abstract:Whatistheculturalvalueofmathematics?Thisisaproblemmathematicseducatorsareprobing.BasedonthecomparisonbetweenChineseteachingandmathematicsteaching,itcansupplyamirrorforustounderstandmathematicsteaching.

Keywords:mathematicsteaching;cultiralvalue;Chinese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