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书体与《现代汉语词典》名词性词目释义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辞书体与《现代汉语词典》名词性词目释义问题

解洪科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北京100010)

摘要:文章从辞书体的视角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名词性词目释义的词目复现、提示语使用不当、释文结构与词目的词性不符、滥用论证式语言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关键词:辞书体;语体规范;名词性词目释义

词典所收录的词条中,名词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中收录了30162个名词义项(潘雪莲2011),对这类词语进行规范的释义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词典的整体面貌。本文从辞书体的角度,对《现汉》名词性词目的定义式释义的一些不规范问题进行探讨。

一、辞书体及语文辞书体的特点

辞书语体是指运用全民语言诠释词语或提供信息,并按一定的方式编排,以适应人们查检、释疑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言语特点体系。它是在长期的辞书编撰实践中,受辞书的特定目的、要求等因素指导,运用语言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语言表达系统。它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语文词典、专科词(辞)典及单语的百科全书等,辞书体的语体特征主要表现为准确严谨、简洁明了和平实庄重三个方面(牟成刚2011)。

语文辞书体是辞书体的下位分体,是对普通词语进行诠释的一种辞书语言体式。除了具备辞书语体的基本特征以外,在释文的语言运用方面,语文辞书体还有自身的特点(张礼2007):①句式上多用判断句,句子成分上多省略,词目不复现;②释义结构与词目的词性相符合;③有专用的释义提示语;④运用说明性的平实语言等。

二、定义式释义

语文词典的释义方式主要有:定义式、描写说明式和以词释词式。定义式是指用下定义的方式揭示被释词所表示的概念内涵的一种释义方式。如

【爱好】àihào名对某种事物所具有的浓厚兴趣。

【松鼠】sōnɡshǔ名哺乳动物,外形略像鼠而较大,尾巴蓬松而特别长大,生活在松林中。

下定义的原则有:①反映本质特征;②贴切;③定义中不能出现被定义项;④避免同语反复;⑤避免循环释义。其中“定义中不能出现被定义项”和“避免同语反复”与语文辞书体“词目不复现”的特点不谋而合。

三、《现汉》名词性词目释义中的不规范现象

辞书的语体特点以及下定义的基本原则,都要求语文词典在给名词释义时,都要符合规范,如果脱离了规范,那么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诚然,这些规范是在长期的辞书编撰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它来源于实践,但一经形成就会对编纂实践起约束作用。

语文辞书语体语言运用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词典对释义的基本要求:①词目不复现。②释义结构要与词目的词性相符合。③合理使用释义提示语。④使用说明性的平实语言。然而,《现汉》的名词性词目释义似乎存在一些不合语体规范的现象。

1.词目复现,信息冗余。

词典中,“词条的词目是个‘话题’,是词条的首脑部分,释义是对词目的解释说明,一般说来词目和释义构成了主谓的陈述关系”(袁晖2008),即所采用的句式为判断句。在词典中,这些判断句往往省略了主谓之间的连接成分“是”或“指”,它们都可以补充出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如上例“爱好”条可以改为(补出的部分用阴影表示):

爱好指对某种事物所具有的浓厚兴趣。

此外,辞书语体的成分省略,还表现在释文语句不再重复词目词,以达到简洁明了的效果。释文中的每一个小句都可以补充出主语“它”或“它的”,百科词条的释义更是如此,如上例“松鼠”可以分析为:

它是哺乳动物,它的外形略像鼠而较大,它的尾巴蓬松而特别长大,它生活在松林中。

在《现汉》中,有些名词性条目的释义文字中重复出现了词目词,如

【冰川】bīnɡchuān名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作冰川。

建议改为: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由积雪形成并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的大冰块。

类似的还有“靶细胞、半圆、不惑、而立、耳顺、知命、主场”等。

2.释义提示语使用不当。

释义提示语是在长期的辞书编写实践中形成的,正确地运用它们,对读者理解词义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同时会使释义更加确切。现代汉语的语文辞书常用的提示语有“形容”“比喻”“引申”“指”“称”等。《现汉》中“指”“称”使用存在一些问题。

“指”多用来指明词义的范围。《现汉》中有“泛指”“特指”“旧(时)指”“本(原)指”“借指”“转指”“喻指”等。“泛指”表示词目广泛意义上的内容,具有较大范围内的包容性,如

【百忙】bǎimánɡ名泛指许多繁忙的事务。

“特指”具有专门性质,表示专门意义,如

【宝岛】bǎodǎo名美丽富饶的岛屿,特指我国的台湾岛。

“借指”(代指)表示借代义,如

【狴犴】bì’àn名……借指监狱。

“旧(时)指”突出时代的限制,如

【暴风】bàofēnɡ名……气象学上旧指11级风。

“本(原)指”表示最初的意义,如

【版图】bǎntú名原指户籍和地图,今借指国家的领土、疆域。

“转指”表示由原义、故事、成语等转换而成的意义。

【笔札】bǐzhá名古代指毛笔和写字用的小木片,……,又转指书信、文章等。

“喻指”表示通过比喻而产生的意义,如

【爱巢】àicháo名指新婚夫妻的卧室,也指年轻夫妻的幸福家庭。

上文说到,词条中的判断句往往省略了主谓之间的连接成分“是”或“指”,若这些“指”字没有以上诸如“泛指”“本指”“转指”“借指”“喻指”等涵义,则一般可以省略不用,以求简洁,同时避免引起误导。以下词条释文中的“指”字可视为主谓之间的连接成分,均可删除:【爱国主义】【爱人】【霸业】【白饭】【白话】1【半劳动力】【绑匪】【本质】【兵车】【不速之客】。

释义提示语“称”表示称呼或指称,《现汉》中有些“称”的错误使用,招致出现动词性释义结构,与词目的名词性发生冲突(详见下文)。

3.滥用论证式语言结构。

语文辞书的词条释义,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说明性的,不需要去做论证,像“因此称……为……”“(因……)所以叫(称)……”“因为……所以称作……”“……所以(因此)……”等这样的句式结构是不用的,尤其是定义式释义更是如此,可是《现汉》却出现了一些类似情况,如

【白衣战士】báiyīzhànshì名指医护人员。因为……所以称作白衣战士。

类似的还有“白榜、白皮书、宾白、冰毒”等。这些论证式语言结构可以改为说明性的言语“因……而得名”如

【白衣战士】名指医疗护理人员。因他们身穿白色工作服,救死扶伤,跟疾病做斗争而得名。

综上所述,《现汉》的名词性词目释义在某些地方出现了词目复现、提示语使用不当、释文结构与词目的词性不符、滥用论证式语言结构等不合语文辞书语体规范的现象,这些地方在修订时都需要特别注意。

参考文献

[1]牟成刚.辞书语体特征试析.文山学院学报.24卷1期(2011年2月):64.

[2]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辞书研究2011(3):26.

[3]徐庆凯.辞书体的八个要求.辞书研究2006(04):7-17.

[4]袁晖.试谈语体的规范问题.修辞学习2008(6):11-16.

[5]张礼.论现代汉语辞书语体的下位分体.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1期6卷):13.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