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接地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1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接地气

魏翠云

江苏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210044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学生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具有共同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

一、分组教学前期铺垫

在合作学习中基本采用的原则是大体相通的,主要有主体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竞争性原则等。合作学习要为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人翁精神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把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学目的的重要指标,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教育成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的助手,将建构学生主体性的任务贯穿于始终。

在合作学习中,主体的主动性是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主动性要通过学生内部的动力系统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来体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会学则爱学,入迷则入门,这是主动学习的条件,使学生学会理解文化知识、学会解决学习问题、学会思维、学会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具有独创性。以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和创设学生终身发展及终身学习的可能性是我们研究的基点和目标。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学活动要因材施教,教学手段要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知识、能力、身心等全面发展;同时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合作学习能发掘学生某些方面的突出才能并在活动中能得以展现和提高,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和谐的外部条件。

分组的目的要使各小组之间能够公平竞争,而组内成员之间又能够相互支持、配合,相互帮助、学习,相互交流、评价,共同发展、进步。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及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学生情况,按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合理的搭配。要做到以下三点:

1.分好工。在分组的基础上给各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并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既要有效地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又要使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而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

2.教给学生合作技能。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倾听、讨论、争辩、表达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团结、学会组织、学会评价、学会承担责任等等。

3.良性竞争。合作学习是合作中的竞争,更具有竞争的人文理念;教师教学合作中的竞争,是教学发展的需要,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组与组间的竞争及组内的竞争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可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优越胜所在,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对自我实现需求的愿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细节的实施

每个同学都有好胜心,都想表现得最好,因此学生能够在课后收集更多更充分的材料以取得更好的课堂表现。正因为有好的表现,学生会认为学习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容易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学习任务明确了,是否能很好地完成以及是否能使多数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还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理的分工与合作。教师要在考虑多元智能因素的基础上,给出明确的角色分工,帮助学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契机,预料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等。另外,教师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讨论的组织者,全员参与,也包括教师参与,生生互动,老师可以把自己当成某一小组的成员参与讨论,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

三、恰如其分的评价反馈

如何使每一个同学在化学课堂中都能得到发展,是我在教学中考虑最多的问题。学生在情感智能的各个方面发展不均衡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一些在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方面表现出众的同学在传统的课堂中始终占有优势,相对他们便出现了课堂中的弱势群体。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8大类,每个人都可能有某方面的强项。如果我们能让教学活动设计尽可能地涵盖其中的多个方面,给每个学生以表现和发展他强项的机会,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会成为一种扬长的教育,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出一个相对大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发挥各自优势智能和团队精神,使每个成员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

小组的活动需要从外界得到及时的反馈,需要有人分担困难和提供支持,需要有人分享快乐和给予赞赏与鼓励。那么教师在这方面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和最终的结果。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要善于调控,假如全班共有12个小组,教师要争取在一节课中让每个小组至少获得一次和教师单独交流分享的机会;教师选择在哪些活动中与哪些小组交流、用多长时间交流等细节问题,需要教师兼顾不同的需要,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揣摩。在交流评价的环节,如果时间有限只能使部分小组获得发表观点的机会,应多采用随机选取的方式,避免造成小组间机会不均等;另外还可以考虑在课外创造机会。在化学课堂中,无论是在学生分组实验还是设计装置图时,作为教师都应当努力融入学生的讨论中,作为伙伴分享同学们的发现,和同学们一起想办法,为同学们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在互动的过程中,师生双方都能感受到需要与被需要、分享与责任等很多积极和美好的情感体验。